跳到主要內容

仍有空間作不對稱減息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09日 06:35
2012年07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厘,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厘。


時隔1月,央行再次降息。一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加市場有效信貸需求,並以銀行讓利的方式體現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原則,達到「穩增長」目的;同時,6月CPI(消費物價指數)持續下行的預期(圖)也為央行打開了政策操作空間;此外,此次降息採取與上次風格一致的非對稱操作方式,再次顯示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不僅雷聲大,雨點也不小。


一個月兩減息 政策超出微調

本次央行降息主要是基於6月第2季度宏觀經濟資料惡化的情况而適時推出的,體現了穩增長的強烈意圖。此前,市場並未預期到如此迅速的二次降息,此次降息距離央行上次降息不足1個月,從這一角度來看,政策似乎有些超過了「微調」的範疇。但如果考慮到目前中國宏觀經濟較大的硬着陸風險,那麼採取此番連續的貨幣政策微調以刺激經濟增長的確十分必要。


可以預測,第3、4季度中國通脹壓力將進一步減輕,宏觀經濟將會呈現更加明顯的減速趨勢。因此,今年下半年的宏觀政策仍應以「穩增長」為主要目標,繼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操作手段上採取微調的方式,既要注意貨幣政策放鬆的力度和效率,還應適度引導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重點支援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投資。


目前經濟增長減速的重要原因是信貸發放減少,貸款利率的下降能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從而提振信貸需求;同時,降息能夠促進銀行業對社會的讓利,推動金融業反哺實體經濟。從中國目前的經濟情况來看,要達到穩定經濟增長的目標,必須繼續加強經濟實體的投資意願;同時,目前中國銀行業仍存在讓利空間,因此,下半年央行仍將有降息行為,利率仍將會是下一步政策放鬆的主要工具。


着眼於金融體系的整體改革,則利率市場化同樣是下半年中國宏觀政策調整的重要目標。利率市場化的實現能夠提高中國金融體系的整體運作效率,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對於促進中國宏觀經濟增長具有長遠影響。


在中國漸進式改革的背景下,非對稱降息是促進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手段,未來降息仍有必要採取非對稱的操作方式以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除降息之外,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也十分重要。貸款利率的降低能夠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但是在信貸需求萎縮的情况下,僅降低價格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需增加銀行的信貸供給。


存款準備金率的降低能夠增強銀行的資金實力,其作用是降息所無法替代的。雖然央行已通過連續兩周的逆回購緩解了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局面,但這並不會影響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預期。採取數量型工具與價格型工具並行的策略十分必要,「雙降」組合政策能夠釋放流動性,從而促使貸款利率回落並刺激實體經濟的投資意願。


公開市場操作也是我國的重要宏觀政策手段,在市場流動性較為緊張的情况下,不排除央行進一步進行市場逆回購的可能性。


避免超調產生消極滯後影響

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呈下行趨勢,存在硬着陸風險,合理的宏觀政策調控對於經濟狀况的改善至關重要。在未來的政策微調中,不僅需要考慮政策的短期和直接影響,同時也應對政策效果的長期和間接影響予以足夠關注,以避免政策的超調以及隨之產生的消極滯後影響。


郭田勇

中央財經大學 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