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為了凝聚食物銀行力量,拓展食物來源,地球之友伙同11個團體組成《食物回收捐助聯盟》,促請食物供應商履行社會責任,捐出合乎安全的食物。
每年受助人次55萬
對於有連鎖超市以安全風險為理由拒絕轉贈賣剩的食物,地球之友今年5月訪問了23間提供食物回收服務的機構,發現有56.5%受訪機構表示願意與食物供應商簽署協議書,免除商業機構因捐贈食物所引起的責任。調查顯示,最多機構表示希望收到五穀類食物,佔整體13間;其次是蔬菜及水果(9間)、罐頭(8間)、油及調味料(7間)及乾貨食品(6間)。
根據該23間受訪機構提供資料,地球之友推算得出,每年受助人次高達55萬。地球之友副環境事務經理區詠芷表示,有小型社福機構反映,由於知名度不高,要求大財團捐贈食物被拒,但有具規模的社福機構接收太多食物。她認為成立聯盟既可凝聚力量,亦可利用強大地區網絡的優勢,調配資源,若有機構接收太多食物,可分配予其他有需要機構,避免浪費。
11間參與聯盟機構包括聖雅各福群會、大埔環保會、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及香港新移民服務協會等,歡迎更多團體加入。地球之友呼籲,香港不少食物供應商均以連鎖式經營,零售網絡遍佈全港,如果能與聯盟配合,便能做到「棄有所取」。
每年受助人次55萬
對於有連鎖超市以安全風險為理由拒絕轉贈賣剩的食物,地球之友今年5月訪問了23間提供食物回收服務的機構,發現有56.5%受訪機構表示願意與食物供應商簽署協議書,免除商業機構因捐贈食物所引起的責任。調查顯示,最多機構表示希望收到五穀類食物,佔整體13間;其次是蔬菜及水果(9間)、罐頭(8間)、油及調味料(7間)及乾貨食品(6間)。
根據該23間受訪機構提供資料,地球之友推算得出,每年受助人次高達55萬。地球之友副環境事務經理區詠芷表示,有小型社福機構反映,由於知名度不高,要求大財團捐贈食物被拒,但有具規模的社福機構接收太多食物。她認為成立聯盟既可凝聚力量,亦可利用強大地區網絡的優勢,調配資源,若有機構接收太多食物,可分配予其他有需要機構,避免浪費。
11間參與聯盟機構包括聖雅各福群會、大埔環保會、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及香港新移民服務協會等,歡迎更多團體加入。地球之友呼籲,香港不少食物供應商均以連鎖式經營,零售網絡遍佈全港,如果能與聯盟配合,便能做到「棄有所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