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一屆行政會議剛於周二首天上班,被指身分與平機會主席一職有衝突的召集人林煥光表示,不認同兩個崗位有衝突,若公眾廣泛認為他應「二擇其一」,他寧願辭去行會職位。
學者﹕顯示林「勉為其難」任召集人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林煥光當日接受委任行會召集人一職,並沒想過七一有40萬人上街,以及梁班子受僭建事件民望急挫,昨日的表述顯示他做召集人是勉為其難,並適度與梁班子「切割」、保持距離,「此舉反映林煥光珍惜羽毛,並為自己鋪定後路」。
林煥光昨接受香港電台訪問,對於公眾憂慮他擔任行會召集人後,在歧視問題上會變得不再敢言,林煥光表示,行會是獨立政策建議者,不屬政府行政架構,也不從屬特首及司局長,故委任不會影響其平機會主席作為政策最後把關者角色,兩個身分在職能上沒衝突,但同意可能在觀感上有矛盾。
林煥光透露,曾向特首梁振英表明,自己珍惜及重視平機會主席工作,不希望在任期屆滿之前離開,若加入行會要離開平機會,他不願接受任命。他笑稱,自己是「孤家寡人」,雖有公職,但既非民選也沒有政黨背景,缺乏政治力量,曾自覺力有不逮向梁振英推辭,但梁認為合適,又臨近七一時間緊迫,故他最後答應擔任。
盼行會身分助推動平機
他又說,過去平機會人微言輕,所作立法、修例、改善政策等建議多被束之高閣,希望其行會成員身分能幫助推動平機會工作,令公眾更留意平等機會理念,並在重大政策上起監察作用。
林煥光領導平機會後,予人「敢言實幹」印象,被問及行會集體問責制會否與其作風不配合,林指集體問責制亦有其自由度,若政策未上行會或未決議,成員可自由評論,無必要跟隨官方口徑。他又說,自回歸後行會非官守成員在推銷政策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在政策演繹上亦較其他官守成員自由,亦有責任向政府反映民意。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