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賣地收入 助紓緩貧富懸殊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23日 06:35
2012年06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貧富懸殊一向是社會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政府日前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主題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傳媒便普遍聚焦於坊間慣常用來衡量貧富懸殊的指標——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的水平及其趨向變化。


簡言之,堅尼系數數值介乎於0與1之間,愈接近0,則反映各階層的國民收入愈接近相同,數值愈接近1,則收入愈不平均,亦即愈貧富懸殊。


根據報告,香港的2011年堅尼系數為0.537水平,為40年來的新高,有研究指若一地的堅尼系數超過0.4,已是達到警戒水平,若超過0.6,更可因貧富過於懸殊而可能導致社會動盪。


計入稅收福利 港貧富懸殊實無惡化

不過,是否堅尼系數愈低,社會就愈和諧呢?筆者就想起,內地改革開放前,大家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又或者是今時今日的朝鮮和古巴,相信堅尼系數都是極低水平,不說這會否影響人民的工作積極性和經濟增長,在這些號稱收入平等的時空和國度,人民又是否真的很快樂?

科大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教授年前曾撰文指出,單以收入計,香港的堅尼系數確是處於偏高水平,但若計入稅收和福利的再分配,以港人可支配收入計算得出的堅尼系數,情况會有所改善。


事實上,統計處發表報告當日,也同時發表了香港的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住戶每月收入計算得出的堅尼系數為0.475(低於單以原本住戶每月收入計算得出的0.537),數字更是與2006年相同,即是反映香港的真實貧富懸殊情况沒有惡化(圖1)。


對此,社福派學者、政客和傳媒自然不收貨,更指這是政府「遮掩」真相。從來,統計數字的「意義」,都是各取所需,總可以有適合自己的解釋,又或是反對的理由,不過,香港政府在過去數年,推出的福利和派糖涉及的金額,卻是年年增加,若堅尼系數真的出現惡化,是否反映了坊間的一種說法﹕扶貧扶貧,愈扶愈貧?


政府賣地 收入可用於福利

政府能夠推出福利或派糖,在乎收入有多少,因除非舉債,政府要有收入,才能有支出,而除了正常的稅收外,香港房庫的一項重要收益,便是賣地收入。事實上,政府近年每年的賣地收入達數百億元,如果沒有此等收入,以不斷增加的支出,隨時會出現財政赤字,可以說,地價收入屬於香港的變相稅收,而由於買樓家庭收入較高,則地價愈高,又或政府賣地收入愈豐厚,便等同較富有家庭變相多交稅,然後政府再將有關收入作為福利或派糖給市民,可一定程度壓低堅尼系數。


事實上,昨日截標的大圍站上蓋物業,市傳補地價金額高達127億元,若將其直接分予全港最低收入的100萬個家庭作福利支援,每個有需要家庭已可分得1.27萬元。每當樓市,尤其豪宅錄得天價成交之時,都會出現什麼地產霸權一類的指摘,其實換個角度看,豪宅價格飈升,帶動賣地收入及物業印花稅增加,可視之為向富人額外徵稅,然後重新作財富分配?


一半家庭擁自住樓 隨時值數百萬

其實,說香港貧富懸殊,但全港超過一半家庭擁有自置居所,即是超過一半家庭擁有的磚頭資產,隨時已有數百萬元,那真的很貧富懸殊嗎?

另外,同一份報告指出,副學位學歷人士的入息中位數,由2006年的1.2萬元,僅升至2011年的12,360元,反而較低學歷持文憑人士,入息中位數同期卻由11,500元,增加至13,500元,後者的入息升幅,遠遠跑贏前者。


居屋套現難 如副學士處境

筆者看到上述數字,便想到地產市場的一個現象,就是近年一些舊樓或低價私人樓,樓價似較二手居屋升得更快,更重要的是,早年購入的低價私人樓,現在賣了套現,差價可全部落袋,賣樓後除可選擇租樓住,也可將套現作換樓的首期。


然而,買了居屋,除非賣給做價較低的綠表客,若在自由市場出售,則賣了樓要向政府補回地價,就算樓價升了,可以套現的金額也大打折扣,未必足夠在私人市場換樓。事實上,當初買入的居屋,因提供所謂折扣,其實因未補地價,以至補價以前不可轉售或出租,令到產權不完整。報讀副學士也有相似之處,看似考不到大學也可以繼續進修,卻仍要支付一大筆費用(如買樓要付首期),但畢業以後,找工作時卻未必得到所有僱主承認其資格,最後得到的人工,其增長反遜於僅持有文憑人士!


樓市火熱 租金創97後新高

新特首將重推居屋,那些歡天喜地希望可以抽到居屋的家庭,也請細心想想,抽到居屋是否一定着數?

城大和中原合作的樓價指數,調整一周以後,即又再創出新高,美聯物業計算全港的住宅租金平均數,也在上月底升穿了97年的高位(圖2)。近期雖然歐美及內地經濟環境明顯轉差,港股也大幅波動,但若租金仍處升勢,相信樓市仍有一定的抗跌能力。


明報記者 陸振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