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以減息之名拉開利率市場化序幕後,人行上周公開澄清市場對減息的錯誤提法,強調其採取的是對稱性減息,可見來自銀行業的壓力之大。對於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社科院研究員曹紅輝近日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利差不斷持續地縮窄將是未來幾年貨幣政策的重要特點。」他認為隨着經濟增長減速,前幾年急劇擴張的信貸規模,其周期波動將逐步顯現出風險。
信貸規模大增帶來潛在風險
銀行業過往呈現前所未有的擴張以及豐厚利潤引發不少爭議。曹紅輝認為,以往不斷擴大的利差為銀行業的改革創造了外部條件,也令利率市場化改革到了關鍵時刻。「利率市場化需要加快,要加快就先從非對稱降息開始,不斷地縮窄利差。我預期,利差不斷持續地縮窄將是未來幾年貨幣政策的重要特點。」不過,曹紅輝也指出,市場忽略了規模擴張背後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其中包括銀行信貸周期性波動。隨着經濟減速及銀行業存貸款規模的減少,「存短貸長」的期限結構矛盾日益突出。
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方面,曹紅輝也有多年研究,曾提出以香港為代表的人民幣「次區域化」概念。曹紅輝認為,在豐富本港人民幣計價產品上,最重要的是為貿易融資服務的信用證產品。而股票類產品中,短期內能夠成行的就只有跨境ETF。至於熱議多年的港股直通車、人民幣計價股票,則還有一系列基礎性微觀制度沒有設計到位,如證券帳戶監管、會計稅收、司法援助以及引渡條約等。「光講開放不講改革,不講制度建設,會帶來災難性後果。」他認為,短期內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實際均衡有效匯率。
未來港幣須在美元人幣之間選擇
對於鬧得滿城風雨的聯繫匯率事件,曹紅輝說目前仍要維護聯繫匯率的基本地位,因各方面條件還不足以扭轉構成聯匯的基礎條件。長遠來講,聯繫匯率的修改必須滿足三大條件,即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中主要幣種之一,以及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進一步削弱。此外,相關的匯率形成機制、協調機制、監管機制也需重新塑造。「如果這些條件具備,現有聯繫匯率的基礎發生轉變,港幣被邊緣化就不是甚麼大驚小怪的事情了,港幣在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就要做出新的選擇。」
明報記者 李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