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家主席胡錦濤七一訪港令前海先行先試措施成焦點,前海管理局上報國務院的計劃已達成一致協議,該局局長鄭宏杰表示,剛成立的國際仲裁院有半數仲裁員是港人,落戶前海的企業很大機會可選香港法例解決商業糾紛,增加下月來港招商的吸引力。不過,本港學者憂內地仲裁與本港的普通法不容易磨合。
國際仲裁院一半為港人
鄭宏杰昨天在中聯辦與廣東省新聞辦舉辦的論壇上表示,22間已落戶前海的企業,有三分之一為香港企業,前海管理局將於下月來港招商,而前海發展措施很快便會公布,該局爭取商業糾紛可選擇以香港或內地的法例進行仲裁,相信很大機會可落實,而上周成立的國際仲裁院已有一半為港人。鄭又指出,該局亦為境外及緊缺的高管人才爭取稅務優惠,但稅率尚待公布。
該局副局長周子友則稱,發展政策已向國務院上報,現已達一致協議,詳情尚待公布。前海將以金融、物流及高端服務業為發展重點,周子友指吸收香港和東京的經驗,前海不會發展房地產,以免炒高地價影響其他產業發展,房產只作產業配套,現正興建約1萬個人才公寓將以有限制的租金出租。
張仁良:要時間磨合
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院長張仁良認為,仲裁只可解決簡單糾紛,較大糾紛最終要打官司,但內地法律保障尚待發展。「若前海可把香港的普通法搬上去,確是好大賣點,但實行起來不容易,相信要時間磨合。」
張仁良亦稱,前海建設在兩、三年間由無變有,但香港的西九發展十多年未成事,質疑香港發展太慢,但他相信本港金融中心地位不會受前海發展威脅,兩地應有互補長短,前海有助本港人民幣回流內地。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曾淵滄表示,內地稅制和法律制度複雜,企業要打官司都不知怎進行,建議設民間調解機構,讓企業在簽約時,已訂明以本港的法例解決糾紛,以吸引外資機構。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