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調查候任特首梁振英在西九比賽漏報利益的委員會,昨舉行最後一次會議。據了解,委員會達成共識,對梁振英於比賽中填報評審利益衝突表時「掉以輕心」,感到「遺憾」;至於梁振英沒有主動向戴德梁行的同事表明評審身分等問題,則表達「失望」。暫未有委員計劃另寫「小眾報告」。
據了解,委員對梁振英於西九龍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中,填報評審利益衝突表時,沒有申報他是戴德梁行董事身分的責任,意見比較分歧。雖然委員投票時,贊成和反對票相當接近,但最後仍是較多委員選擇用「遺憾」這字眼,批評梁振英漏報一事。至於其他調查範圍,包括梁振英沒有主動向戴德梁行同事表明評審身分等,委員間的分歧則較小。
指戴德梁行部分員工證供不可信
對於協助馬來西亞建築師楊經文的威寧謝工料測量師行前董事潘根濃,力證曾向戴德梁行職員傳真楊經文的參賽表格副本,但戴德梁行前執行董事趙錦權卻堅持沒看過表格副本。委員會認為,戴德梁行部分員工的證供並不可信,報告會着墨交代。
至於政府在事件中的角色,據了解,委員會認為政府責任不大,因此只在報告中提出如何改善申報利益機制,沒有就政府作出嚴厲批評。
沒深究Foster與評審關係
另外,有委員質疑委員會的調查範圍,認為應一併調查憑天幕設計贏得冠軍的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與其中一位英國評審Peter W.Rogers有密切業務往來。但大部分委員對此意見表現「並不雀躍」,報告最後並未對此深入研究。
梁振英漏報利益一事,是在特首選舉期間被揭,立法會於3月成立委員會展開調查,先後舉行6次聆訊,其後委員會進入證供討論階段。委員會昨日完成最後一次會議,並就報告中字眼作最後定案。
下周三向大會交報告
委員會將於下周三向立法會大會提交報告,大會將安排時間就委員會報告辯論。有委員指出,暫未聽聞有委員表示要寫「小眾報告」,相信今次出現如雷曼事件般有委員不認同報告結論的可能性不大。
明報記者 陳洛明
據了解,委員對梁振英於西九龍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中,填報評審利益衝突表時,沒有申報他是戴德梁行董事身分的責任,意見比較分歧。雖然委員投票時,贊成和反對票相當接近,但最後仍是較多委員選擇用「遺憾」這字眼,批評梁振英漏報一事。至於其他調查範圍,包括梁振英沒有主動向戴德梁行同事表明評審身分等,委員間的分歧則較小。
指戴德梁行部分員工證供不可信
對於協助馬來西亞建築師楊經文的威寧謝工料測量師行前董事潘根濃,力證曾向戴德梁行職員傳真楊經文的參賽表格副本,但戴德梁行前執行董事趙錦權卻堅持沒看過表格副本。委員會認為,戴德梁行部分員工的證供並不可信,報告會着墨交代。
至於政府在事件中的角色,據了解,委員會認為政府責任不大,因此只在報告中提出如何改善申報利益機制,沒有就政府作出嚴厲批評。
沒深究Foster與評審關係
另外,有委員質疑委員會的調查範圍,認為應一併調查憑天幕設計贏得冠軍的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與其中一位英國評審Peter W.Rogers有密切業務往來。但大部分委員對此意見表現「並不雀躍」,報告最後並未對此深入研究。
梁振英漏報利益一事,是在特首選舉期間被揭,立法會於3月成立委員會展開調查,先後舉行6次聆訊,其後委員會進入證供討論階段。委員會昨日完成最後一次會議,並就報告中字眼作最後定案。
下周三向大會交報告
委員會將於下周三向立法會大會提交報告,大會將安排時間就委員會報告辯論。有委員指出,暫未聽聞有委員表示要寫「小眾報告」,相信今次出現如雷曼事件般有委員不認同報告結論的可能性不大。
明報記者 陳洛明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