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現金券誘睇廣告 青年fb掘金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21日 06:35
2012年06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記得在facebook(fb)上市前夕,美國通用汽車宣布,將停止在fb上刊登廣告,只會保留其專頁來舉辦宣傳活動及發布產品信息,大大加深了市場對fb上的廣告效果的質疑。在香港,亦有類似的情形,大公司寧願花錢請人打理其fb專頁,與粉絲互動,多於在fb上賣廣告。


不過,卻有廣告公司使出一招「許可營銷」,利用儲積分換購物券,吸引網民自願在fb上看廣告,看完之後,還要將訊息貼在自己的專頁上通告朋友。這一招捉正部分消費者喜歡拿優惠的心態,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JAG Ideas Company Ltd.創辦人李永亮表示,他之所以有用現金券換取消費者自願看廣告的構思,是因為有感消費者上網的時間雖然長了,但網上的資訊和廣告數量同樣增多了。不同的品牌和商戶,其實都在爭奪消費者有限的時間。消費者不願意看廣告的時間,其實比願意看廣告的時間多得多。


既然如此,何不採用一種以獎賞為基礎的「許可營銷」(Incentive Based Permission Marketing),讓廣告發放者和接收者你情我願?

JAG的具體運作方式是,消費者在其fb專頁登記個人資料成為會員之後,日後每次登入該專頁,都會看到有什麼廣告商想人看廣告(多為視像形式)。會員選擇某一廣告觀看之後,回答一兩條簡單問題。


然後,再根據指示,將該廣告的商戶名稱和超連結資料等貼在其個人的fb專頁上,與朋友分享。JAG的程式檢查過這分享程序沒有出錯之後,就會將積分存入會員的戶口中。


每看8個廣告 換20元現金券

一般來說,會員每看一個視像廣告,可取得25分,儲夠200分,就可以換取20元現金購物券,JAG會將現金券郵寄給會員。但為了防止會員拼命看廣告,將之當成工作般,JAG限制了每名會員每日最多只可以看一個廣告。


廣告商方面,實際是付錢給JAG,換取其某個數量的會員觀看。一般來說,JAG會向廣告商收取每人5元至15元,視乎廣告商要求的人數。扣除了購買現金券給會員的成本,就是JAG的毛利。可想而知,其毛利率相當不俗。


李永亮表示,該公司成立於2010年9月,截至昨日,JAG的fb專頁已經有大約12萬個會員。其中,活躍和非活躍會員各佔大約一半。年齡方面,最多人介乎18歲至34歲之間,比例高達七成。若以性別來分類,則大約七成為女士,三成為男士。李永亮表示,這比例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一般儲現金券節省消費,都是女性較熱中。


坐擁12萬會員 女性為主

現金券的種類,亦應會員的要求,擴闊至30餘種。除了百佳和惠康兩大超市之外,麥當勞、美心、大班、Haagen-Dazs、H&M,甚至太興燒味的金豬券都有!


至於廣告商戶方面,由電子電腦產品、化妝品、銀行、快速消費品,到飲食業都有。當中,還不乏大品牌,例如三星、Dell、Snickers、可口可樂、維他奶、葡萄適、麥當勞、KFC等。


而且,有見「自願睇廣告」這一招行得通,李永亮還想到,其實可以幫商戶解決其他問題。例如,廣告商找人設計了一個網上遊戲,原意是用來宣傳,但卻可能沒有什麼人玩。又或者,其手機應用程式沒有什麼人下載;其舉辦的有獎遊戲或比賽反應冷淡,無人參加等等。


李永亮認為,這全部都可以靠利誘其會員來解決。只不過,因為需要其會員較多時間,該公司可能每次要給會員50分。因此,該公司向廣告商收取的「人頭費」亦較高。


成立不足兩年 月賺六位數字

JAG現時每個月的盈利都有6位數字(至少10萬元)。暫時來說,約70%的營業額仍然是來自會員看廣告商的廣告。10%則來自玩遊戲。其他形式,如參加比賽、下載手機應用程式、網上申請信用卡,甚或到門市試用一次服務等,則各佔大約5%。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