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工商舖前線一名散仔代理,一直做到美聯工商舖(0459)的行政總裁,近月更上一層樓,晉身成為美聯集團(1200)副主席的黃子華,多年來替客戶促成的交易多不勝數,曾試過天未光就到機場等候業主,又試過自行搭建示範單位為投資者沽貨。
入行25年的經歷,黃子華發現,香港樓市甚易受市場情緒控制,即使本地經濟沒有受到實際打擊,仍會被外來負面消息影響,令市場出現動盪,所以對於物業投資,必須看長線,切忌一時衝動。
要促成一個交易殊不簡單,黃子華加入地產代理行業後遇過各種不同的買賣經歷,其中最難忘的可說是2005年替資深投資者羅家寶放售的貝沙灣三期南灣第9座全座單位,他說:「由於當時貝沙灣仍是樓花,對方又希望收樓前將物業『摩』出,但因為發展商已清拆了原來的示範單位,為了加速放售物業,我和其他多名代理想出自行重建示範單位,當時在銅鑼灣租空地,然後找人搭建,絕對是史無前例。不過成本很高,所以說不上是成功。」
六四細樓換大樓 險觸礁
他又試過早上5時許起牀到機場等業主簽約,「當時沒有手提電話,由於找不到業主,只知道他第2天要離港,所以未天光就到當時啟德機場等他,幸好9點就等到,我至今還記得是一個西洋菜南街地舖。」
工作上肯搏,個人投資亦然,黃子華表示入行不久,就買入了自己第一個物業,是沙田第一城的395方呎單位,當時樓價只是35萬元,而且可借九成,但首期還是要向家人借,他當時每月收入只有約5000至6000元。「當年的息口是十多厘,即使每月供三、四千元,幾年後還是發現本金只供了幾千元,和現在的低息環境很不同,但兩年後單位已升至69萬元,我當時就決定將單位放售,並馬上購入沙田第一城另一個601方呎單位,但買入和賣出的手續還未完成,便發生六四事件,當時整個香港的氣氛都很差,樓價亦受到影響,幸好買我單位的買家沒有撻訂,令我可以完成交易。」他笑言,自己在物業買賣上沒有傑出成就,只懂幫人賺大錢,但多年的經驗,就令他明白物業投資不能只看短線。
投資者易受負面情緒影響
黃指出,香港多年來樓價均趨向上,雖然97年後曾下挫,但當年購入物業的大部分業主,至今仍能獲利,「曾有上市公司主席告訴我投資心得,當時股票仍是以實物方式交收,不像現在靠電腦進行,所以他每次購入股票後,就會先影印,再將正本剪碎,當他看到市况下調想出售股票時,就需要用副本補領另一份正本,到正本再到手可讓他出售時,股價可能已經回升,此舉令他減少了因衝動而導致的損失。股票升時亦一樣,很多人看到投資稍有獲利就離場,但你永遠不會知道該項投資的最大價值有多大,只要不缺錢,任何投資還是可以等的。」
「物業投資亦一樣,89年六四事件和2001年的911事件,就曾導致樓價下滑,但大多是受到負面情緒影響,而不是實際的經濟破壞,所以不久市道就回升,即使03年的SARS亦一樣,物業價位跌至最低,但沒有人敢買,亦是受情緒影響。」
「辣招」扭曲市場 令樓市更不健康
樓價雖會波動,但往往輾轉之間又回到高位,雖然近年政府多番出招打擊樓市炒風,但樓價不跌反升,在黃子華眼中,這些「辣招」的副作用全都大過本身的效用,他以額外印花稅(SSD)為例,政府出招後樓價未曾回落,反而因業主放盤減少,令成交量下跌,但樓價卻因市場放盤供不應求而「乾升」,令買家在市場上的選擇減少。
「現時的市場已經被政策扭曲,這種不正常的市况,有一部分是由政府造成,加上去年按揭收緊後,二手業主難以換樓,令市場上的放盤進一步下跌,但成交大幅減少,樓價卻只有輕微回落,證明政府每次出招反而變成托市。早前財爺曾俊華又發言,表示有機會再次調控樓市,可能是他認為現時樓價仍不夠高,要再將樓價托高。」
他又認為,在低息環境之下,樓市難以下跌,預料全年住宅樓價升跌幅只有約一成,即使加快推地,新供應亦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故樓市仍將穩健發展。
明報記者 歐陽慧恩
攝影 葉思雅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