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棄公私營合作模式,以傳統方式開拓新界東北新市鎮,發展局表示,意味着過去在新界相關地區大舉買農地的地產發展商,只能按政府「特惠補償率」交出土地,讓政府統一開發。香港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認為,政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發展商即使不滿亦難以反抗,認為對發展商不公平。
測量師﹕改遊戲規則 對發展商不公
潘永祥表示,表面上看,發展商收購具發展潛力土地,須承擔一定風險,若政府基於公眾利益,收回土地興建大型基建如公路或鐵路,發展商無從追究。「但政府一直表示,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開拓新界東北新市鎮,發展商收購土地,當然是打算起樓,但政府突然改變發展模式,說要收回土地,理由又是用來起樓,那就對發展商很不公平。」他說,政府於1990年代末期已提出發展新界東北,農地亦變得有價,政府即使以特惠補償向地主賠償,地主亦不一定能夠獲利。
新界東北關注組成員陳劍青則表示,以馬屎埔村為例,有村民的農地被收購呎價約百多元,若政府以「甲區」特惠補償率向發展商賠償,呎價高達900至1000元,認為發展商「有着數」。對於政府棄用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他認為只是踏出一小步,昨推出的修訂發展藍圖,仍未有保留農地,給予鄉郊農耕活動空間,罔顧村民需要,「政府以為安排村民上樓就當解決問題,這種思維實在太落後」。
陳又表示,政府宣布開拓新界東北新市鎮多年,大量居民被逼遷,單是馬屎埔村,1990年代仍有700多戶,現時只餘約100戶,村內大部分土地已被收購,都是公私營合作帶來的禍害,政府應研究如何補償受影響居民。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測量師﹕改遊戲規則 對發展商不公
潘永祥表示,表面上看,發展商收購具發展潛力土地,須承擔一定風險,若政府基於公眾利益,收回土地興建大型基建如公路或鐵路,發展商無從追究。「但政府一直表示,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開拓新界東北新市鎮,發展商收購土地,當然是打算起樓,但政府突然改變發展模式,說要收回土地,理由又是用來起樓,那就對發展商很不公平。」他說,政府於1990年代末期已提出發展新界東北,農地亦變得有價,政府即使以特惠補償向地主賠償,地主亦不一定能夠獲利。
新界東北關注組成員陳劍青則表示,以馬屎埔村為例,有村民的農地被收購呎價約百多元,若政府以「甲區」特惠補償率向發展商賠償,呎價高達900至1000元,認為發展商「有着數」。對於政府棄用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他認為只是踏出一小步,昨推出的修訂發展藍圖,仍未有保留農地,給予鄉郊農耕活動空間,罔顧村民需要,「政府以為安排村民上樓就當解決問題,這種思維實在太落後」。
陳又表示,政府宣布開拓新界東北新市鎮多年,大量居民被逼遷,單是馬屎埔村,1990年代仍有700多戶,現時只餘約100戶,村內大部分土地已被收購,都是公私營合作帶來的禍害,政府應研究如何補償受影響居民。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