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四金管局推出優化人民幣的措施,離岸人幣同業拆息隨即回落,其中匯豐3個月人幣拆息應聲下跌40點子(1厘等如100點子)至2厘(圖),有銀行就率先下調人民幣定存利率,不過大行如匯豐、中銀香港(2388)及東亞銀行(0023)等仍按兵不動。銀行界預期,即將在港發售的財政部國債息率定價將會受拆息下跌影響,但相信零售國債仍會「賣大包」,優於機構投資者的息率,相信至少可達2厘以上。
變相增加人幣流動性
金管局上周四(15日)出招,宣布容許銀行以外匯基金票據等作抵押品,向金管局拆入人民幣,同時公布以人民幣流動資產比率取代風險限額。匯豐香港區業務規劃及策略主管潘漢生解釋,過去的風險限額與內地存款準備金比率(RRR)類似,銀行需要保留25%人幣存款,存放於清算銀行或深圳人行;新規定下,則只需要持有至少25%可即時套現的流動資產,變相釋放了過去被「鎖死」的25%人民幣,並可在離岸人民幣同業市場進行拆借。
人民幣拆息在措施公布後即時回軟,其中匯豐3個月拆息由公布前一日的2.4厘跌至2厘。隨後有銀行亦開始減低人民幣定存利率,其中渣打將3個月定存息率由2.88厘降至2.68厘,交銀香港則將1年期或以上的人幣定存息率調低至2.8厘。
措施公布後 同業拆息跌
恒生銀行(0011)人民幣業務策略及計劃部主管顏劍文表示,新措施下,人民幣資金流動增加,同業拆息亦跌了數十點子,故反映在存款市場。他亦預期,財政部在制定新一批人民幣國債的定價時,會考慮同業拆息下跌的因素。
今次國債總發行額將達230億元人民幣,年期介乎3至15年,並繼續設有賣予個人投資者的兩年期零售國債,金額為55億元人民幣。去年的2年期國債,機構投資者部份的利率僅0.6厘,但零售部分高達1.6厘。顏劍文預料,新國債仍會有類似的安排,即零售利率高於機構部分,但兩者差距會收窄。他解釋,去年機構投資者急需分散存放在中銀的資金,才想盡辦法搶國債,令利息降低。現時已不再存在風險集中的問題,金管局新措施又加大人民幣流動性,對國債需求自然減少。現時經金管局CMU系統的2年期債券利率一般在1.6厘至1.8厘,若加上「送大禮」因素,相信利息至少達2厘以上。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