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親子「正」策 父親有責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17日 12:00
2012年06月17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今天,是為人子女的重要日子。今天,是父親節。

 

     37歲的梁文俊,收到四歲女兒雪曈送上最好的禮物,一句衷心的祝福:「父親節快樂」,和深情、溫馨的一吻。

 

     對一般父親來說,女兒祝福和親吻,可能是尋常的小禮物,但對梁文俊來說,卻是得來不易。

 

     文靜的雪曈,自小只喜歡由媽媽陪伴和照顧,別說有困難時只找母親幫忙,就是聊天、洗澡和睡前講故事,都抗拒父親的參與,只嚷着:「我要媽媽!我要媽媽!」,令梁文俊生起陣陣酸意。

 

     任職銀行的梁文俊,工作時間長,晚上8時許才回到家中,但雪曈和兩歲幼女雪琦都習慣早睡,要拉近父女距離,關鍵在於把握每晚共處的個多小時。但女兒偶爾發脾氣,梁文俊自己有時候亦會心情欠佳,平白錯過了共處的時間。

親子秘訣  時常歡笑

 

     去年秋天,梁文俊在百忙中請假,與太太一同參加由衞生署舉辦的親子「正」策課程,透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短片分享等環節,了解子女的行為,消除父女之間的隔膜。

 

     經過課程的特訓,梁文俊了解最有效的親子秘訣,就是注入正能量。「你要開心,孩子才會開心;你要笑,孩子才會一起笑。這是我當父親的最大感受。」

 

     梁文俊笑言,自己沒有創作的天份,但要設法令自己有多點創意,讓女兒更開心。「一起看故事書時,不一定平鋪直敍說故事給孩子聽,可以發揮創意,說幾個不同版本給他們聽。」

 

     衞生署臨床心理學家歐葉麗賢表示,親子「正」策課程在2002年開始推行,至今年四月,已舉辦的小組課程有1,268組,合共8,833個家庭受惠。她表示,八成半參加者都是母親,只有一成半是父親,大都像梁文俊一樣,與太太一起參與。

 

     類似梁文俊的情況,在香港十分普遍。歐葉麗賢說:「一般家庭大多由母親照顧孩子,父親較少機會接觸他們,不及母親那麼了解子女的性情和喜好,因此,與子女親近和合作的機會自然減少。」

 

夫妻同心  管教一致

 

     梁文俊接受了四節課程指導和多次電話跟進服務後,和女兒的關係明顯改善。歐葉麗賢表示,梁文俊和太太採取了課程介紹的正面管教方式,當中父母合作指導十分重要。

 

    「如果兩人的照顧和管教方式一致,管教會事半功倍,子女亦不會因父母其中一方較為遷就或寵愛他們,而偏向其中一方。」歐葉麗賢表示,母親也可以多為父親製造親子機會,讓父親多點與子女相處,取得子女信任。」

 

     親子「正」策課程的目標是向有兩歲半至五歲孩子的家長,介紹正面管教的原則,協助家長以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有效的管教方法,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情況下,處理兒童的各種行為問題,例如不服從、發脾氣、破壞物件和不專心等。

 

     歐葉麗賢說:「我們的方針,不是給他們一條魚,而是教他們如何捕魚,遇到子女問題時,可以從課程所學到的,自行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這才是我們的希望。」

 

     要了解衞生署親子「正」策課程內容,可瀏覽衞生署專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