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本港膀胱癌發病數字雖下降,但當中需全切膀胱的嚴重個案卻上升,由2008至09年度的77宗,升至去年的93宗。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指出,嚴重個案上升或與近年年輕煙民增加有關,而且膀胱癌的癌細胞較頑強,在年輕患者身上亦較活躍,能迅速惡化。該會留意到不少市民對膀胱疾病認識薄弱,延誤治療,甚至有患者的血尿情况持續一年之久,至惡性腫瘤佔去膀胱八成空間才求診,頓然發覺已身患末期膀胱癌。
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榮譽秘書馮達洲醫生表示,曾接觸一名45歲、煙齡約30年的男士,小便出血持續一年,卻以為自己患上腎石,不以為意,至後來血尿情况惡化,求診時確診末期膀胱癌期,癌細胞已擴散至整個盆腔及淋巴結。
病發個案減 需全切膀胱卻增
他形容,腫瘤佔了病人膀胱八成空間,腫瘤除在膀胱內,亦擴散至附近兩個淋巴結,取出的腫瘤連淋巴結直徑逾20厘米,有如一隻茶杯碟般大,需施膀胱切除手術。切除手術雖然成功,但病人已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手術後約半年,病人因癌症復發過世。據馮的臨牀經驗,延誤治療令病情惡化的個案佔約兩成。
他補充,膀胱癌對電療及化療反應均不理想,初期膀胱癌病人的5年存活率約七成;若癌細胞擴散至膀胱外的淋巴結,5年存活率甚至低至15%。他認為,市民若發現有血尿、尿頻等初期病徵時(見表),應盡早求醫。
該會會長歐永恆醫生表示,若膀胱癌已擴散至盆腔,病人需切除膀胱及其他受影響的組織,傳統採用的開刀手術復元時間較長,醫生需由病人下腹至上腹割開一條逾100毫米的創口,膀胱切除後,再進行迴腸造口或重建膀胱手術。他指出,近年引入的微創手術,醫生只需在病人腹部造6個5至12毫米的創口、並於肚臍附近開一個50至70毫米長的傷口便可,大大減低出血、病人的痛楚及留院日數,留院時間較採開刀方法,減少四分之一。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