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前日在西環中聯辦門外出現萬人遊行場面,隊伍無法在警方原來指定的干諾道西行人路疏導前進,結果引發鼓譟,出現示威者衝出馬路佔用干諾道西全線癱瘓交通局面。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建議,未來應封閉干諾道西避免人車爭路,令集會盡早完結,恢復交通;公路專家、路政署前副署長劉正光昨接受本報查詢時則建議,與干諾道西並行的德輔道西彈性更高,警方可考慮除電車線外封閉全線予市民集會,逐步分流遊行隊伍到中聯辦正門疏散,平衡交通考慮。
李卓人建議封干諾道西
主辦單位稱周日有2.5萬人遊行至中聯辦(警方指有5400人),為離奇死亡的內地民運人士李旺陽申冤,主辦單位指出,當日是歷來最多市民前往中聯辦正門的遊行。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郭柏聰昨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對於警方當日與示威者發生推撞表示遺憾,又指警方是按早前向主辦單位發出的不反對通知書及事前協議作出安排,需平衡示威者、居民及道路使用者利益,警方當日亦臨時開放西邊街車道,但影響到10多條巴士線要改道,車龍龍尾到中環。
在隊頭的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及警方昨接受本報查詢時重組昨日干諾道混亂情况經過,反映雙方分歧在於當遊行人數大增時,警方擬定隊伍只准行干諾道西行人路的方案,已無法滿足遊行者希望順利到中聯辦正門表達訴求的要求(見圖及另稿)。
主要車路 干諾道西難全封
有「香港橋王」之稱的路政署前副署長及前土木工程署長劉正光昨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西環及西營盤一帶路窄車多,一向較擠塞,他相信周日的遊行對該區交通的影響已接近「承受不到」的地步,將來面對更大型、人數更多的示威遊行時,警方恐更難應付。他指中聯辦正門對出的干諾道西是主要行車路線,連接西隧緊急出口,若將該道路全線封閉,風險很大,故他不認同將干諾道西全封。他反建議,中聯辦後門面向的德輔道西,在交通重要性相對較低,其4條行車線的面積亦較干諾道西的2條行車線大,適合騰出予示威者路過或集會。
專家倡分流中聯辦後門 支聯反對
劉正光建議,主辦單位及警方可考慮在遊行人士到達西邊街及德輔道西交界後,將部分人分流至德輔道西的中聯辦後門集會,另一批人則前進到干諾道西的正門,讓兩批示威者同時於兩條路往西行疏散。他認為,主辦單位及警方商討大型遊行安排時,應針對遊行隊伍出發時的分流作出協調,及盡量避免遊行路線上出現樽頸位。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認為,將遊行人士分兩批結集在德輔道西的建議不可行,因為示威者主要希望在中聯辦正門外表達訴求。他認為,日後面對中聯辦集會,警方及早封干諾道西,使遊行盡早完結、恢復交通會更佳。遊行主辦團體發言人沈偉男指出,警方拒絕主辦單位要求開放干諾道西一條行車道予遊行人士,令示威者在進入干諾道西時遇上樽頸,才是導致雙方發生衝突的主因。
明報記者 黎嘉愉 林耀華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李卓人建議封干諾道西
主辦單位稱周日有2.5萬人遊行至中聯辦(警方指有5400人),為離奇死亡的內地民運人士李旺陽申冤,主辦單位指出,當日是歷來最多市民前往中聯辦正門的遊行。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郭柏聰昨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對於警方當日與示威者發生推撞表示遺憾,又指警方是按早前向主辦單位發出的不反對通知書及事前協議作出安排,需平衡示威者、居民及道路使用者利益,警方當日亦臨時開放西邊街車道,但影響到10多條巴士線要改道,車龍龍尾到中環。
在隊頭的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及警方昨接受本報查詢時重組昨日干諾道混亂情况經過,反映雙方分歧在於當遊行人數大增時,警方擬定隊伍只准行干諾道西行人路的方案,已無法滿足遊行者希望順利到中聯辦正門表達訴求的要求(見圖及另稿)。
主要車路 干諾道西難全封
有「香港橋王」之稱的路政署前副署長及前土木工程署長劉正光昨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西環及西營盤一帶路窄車多,一向較擠塞,他相信周日的遊行對該區交通的影響已接近「承受不到」的地步,將來面對更大型、人數更多的示威遊行時,警方恐更難應付。他指中聯辦正門對出的干諾道西是主要行車路線,連接西隧緊急出口,若將該道路全線封閉,風險很大,故他不認同將干諾道西全封。他反建議,中聯辦後門面向的德輔道西,在交通重要性相對較低,其4條行車線的面積亦較干諾道西的2條行車線大,適合騰出予示威者路過或集會。
專家倡分流中聯辦後門 支聯反對
劉正光建議,主辦單位及警方可考慮在遊行人士到達西邊街及德輔道西交界後,將部分人分流至德輔道西的中聯辦後門集會,另一批人則前進到干諾道西的正門,讓兩批示威者同時於兩條路往西行疏散。他認為,主辦單位及警方商討大型遊行安排時,應針對遊行隊伍出發時的分流作出協調,及盡量避免遊行路線上出現樽頸位。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認為,將遊行人士分兩批結集在德輔道西的建議不可行,因為示威者主要希望在中聯辦正門外表達訴求。他認為,日後面對中聯辦集會,警方及早封干諾道西,使遊行盡早完結、恢復交通會更佳。遊行主辦團體發言人沈偉男指出,警方拒絕主辦單位要求開放干諾道西一條行車道予遊行人士,令示威者在進入干諾道西時遇上樽頸,才是導致雙方發生衝突的主因。
明報記者 黎嘉愉 林耀華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