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外儲多元化 有迫切需要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11日 06:35
2012年06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急劇動盪,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我們要冷靜觀察,沉着應對,做好各項防範風險的準備。


防國際資本大出大進衝擊

一方面,密切關注近期國際經濟金融市場發展態勢,尤其是歐洲債務危機在今明兩年的演變趨勢,做好最壞情况的應對措施。密切關注國際資本流動動向,防止國際資本大出大進對中國金融市場的衝擊。


另一方面,要抓住時機認真防範和化解內地自身經濟金融領域中潛在風險與矛盾。尤其是在國際經濟復蘇長期低迷,以及內地經濟增速放緩和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妥善處理和化解高增長過程中積累的潛在風險與問題,避免系統性或區域性風險的發生,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中國經濟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務。


化解內地高增長潛在風險

此外,應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和監管體系的改革,積極維護本國利益,利用中國是美國最大債權國這一點,從兩國共同利益出發,敦促美國合理解決債務問題。


當前,中國外匯儲備運用面臨着美元超發貶值、歐洲債務危機、美國主權債務評級下調等多重因素挑戰,外匯儲備的多元化運用,已成為中國中長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外匯儲備最終使用的意義在於其具有的國際支付能力,因此應根據中國各主要貿易伙伴、對外貿易依存度、外債的幣種結構、各儲備貨幣國的經濟實力變化、各儲備貨幣的投資收益等情况建立動態的幣種結構體,確定儲備貨幣的幣種、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在儲備中的比例,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外匯儲備幣種的多元化,分散風險。


拓寬外儲運用 提高對外投資上限

另一方面,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特點和需要,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成立國家戰略儲備基金,制定更積極的對外投資戰略。除此之外,進一步研究探索合理外匯儲備規模,繼續改革人民幣結售匯制度,「藏匯於民」。通過市場化方式來化解和消化過多外匯儲備,積極推進、完善個人對外投資試點工作,支援企業「走出去」,提高對外投資額審批上限,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外匯管理要求。


加快推進金融改革

一是加快推進內地金融體制、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的改革,逐步實現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和資本專案可兌換,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提供重要保障。


深化香港人幣離岸市場深度

二是繼續深化和完善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深度。目前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但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市場仍有待發展(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不足1000億元)。因此,如何深化離岸市場,拓寬人民幣投資渠道將成為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關鍵。


人民幣要「真正對外」使用

三是逐步增加人民幣在海外第三方之間的使用規模。目前的人民幣國際化仍主要集中在內地與香港地區之間的流動。從2009年以來,人民幣貿易結算累計達2.05萬億元人民幣(折合3200億美元),但根據全球支付系統Swift的資料,80%以上的跨境人民幣支付僅與中國香港地區有關。在人民幣跨境支付交易中,只有8%是「真正對外的」(即交易的一方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以外的地方)。


目前倫敦、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都在積極爭取成為人民幣境外結算中心,表明了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國際化趨勢和進程的認同和肯定,儘管目前海外結算規模不大,但逐步增加海外第三方結算規模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擴大對外援助使用規模

四是擴大在對外投資和對外援助中使用人民幣的規模。歷史上,美國在二戰之後曾經實施「馬歇爾計劃」、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官方援助計劃」來推動本國貨幣國際化。未來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受援國在專案資金使用、從中國採購或引進專案所需物資、技術或服務、本金償還和支付利息可以通過人民幣結算,其產生的人民幣負債可最終通過將貨品出售給中國進行清算,進而形成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網路,並促進東道國之間人民幣的使用。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