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減息內銀長遠受惠 內險更險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11日 06:35
2012年06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放鬆銀行新資本要求,又突然宣布減息,並趁勢推進息率市場化,力圖拉動經濟重拾動力,一連串行動對刺激經濟的成果如何,有待觀察,但對各行業卻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期《股市攻略》為大家剖析減息對中資銀行及保險業的影響,以及受惠減息的行業。


從中央上周的行動可見,銀行再成為重要的救市工具,令市場擔心最終會犧牲銀行的利益,觸發板塊上周五被拋售,在港上市的內銀股跌3%至5%不等。不過,消息對銀行並非一面倒向淡,只是不明朗的因素需時消化,長遠更可迫使銀行改革,有利行業發展。


國務院周三敲定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計劃延遲至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緩和銀行短期的融資壓力,同時為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安排合理的過渡期,背後是為確保能保持適當的信貸增速;新規定也重新設計各類資產的風險權重,下調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的風險權重,旨在引導銀行擴大相關投放等,整個安排希望為銀行營造較寬鬆的環境放貸。


政策緩融資壓力 放寬貸款環境

在中央完成「鋪路」後,中國人民銀行周四突然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存款期愈長,減幅愈高,貸款則全期一樣;與此同時,人行調整利率浮動區間,存款息浮動上限由基準的1倍擴大至1.1倍,貸款息浮動下限由基準的0.9倍降至0.8倍,形成不對稱減息成效,不利銀行淨息差表現。


簡單以1年期存貸款利差為例,存貸息同時下調0.25厘,至3.25厘及6.31厘,存貸利差保持3.06厘(6.31減3.25厘)。不過,考慮存貸息浮動擴大,存款息將由原來最高的3.25厘,提升至高達3.575厘(3.25厘乘1.1倍),貸款息由原來最低5.679厘(6.31厘乘0.9倍),降低至5.048厘(6.31厘乘0.8倍),令利差由2.429厘(5.679減3.25厘) 大幅壓縮至1.473厘(5.048減3.575厘),由此可見擴大存貸息浮動,對銀行息差構成相當大壓力。


情况最差可損內銀盈利一成

四大行中建設銀行(0939)、工商銀行(1398)及農業銀行(1288)去年底存貸比率普遍約六成左右,對資金迫切性不大,有能力靜觀其變,謀定而後動;反之中小型銀行存貸比普遍超過七成,預料將會進取積極上調存款息。雖然四大行包括中國銀行(3988)等,上周五將1年期存款息保持在3.5厘,即較基準利率高出0.25厘,相信是防止存款突然大量流失,但若市場保持平穩,不排除大型銀行會有減息行動。


短線而言,市場將聚焦於銀行盈利能力受損,據券商花旗分析,以最壞的情况,存款息浮動至基準的1.1倍,兩成貸款息浮動至基準的0.8倍,大約削減本港上市的內銀股盈利約一成。不過,近期內銀股疲弱表現,已反映內地採取不對稱減息的憂慮,只是利率市場化的影響較深遠,才觸發市場恐慌,需要時間去消化。


有助重組收入結構 提升效益

再者,以香港為例,從1994年開始撤銷利率管制,至完全推行差不多6年的時間,因此相信內地監管機構將會循序推進,予銀行業足夠時間適應,減低對行業的衝擊。同時利率市場化將會加速銀行改革,重組收入結構及提升效益,如引入利率分級制,大額存款可享有較高息口,或加大拓展非利息收入。若減息可以減低企業的財務成本,刺激貸款需求,成功令經濟恢復動力,有利銀行貸款及資產質素。


策略上,由於減息及調整利率浮動對大型銀行影響較小,相關股份可望較快走出谷底,其中首季非利息收入增長良好的工行,以及存貸比較低的農行較值得留意。若隨着經濟逐漸見起色,中小型銀行可藉着新措施提升競爭力,搶佔市佔率,屆時將可以中小型銀行股為對象。


內險保費增長更困難

內地保險股方面,減息料對行業影響是「先甜後苦」。目前保險股1年以下的存款及到期債券佔比僅5%至6%,內地減息對保險股今年利息收入影響有限,減息有助支持經濟增長,可令保險股在資本市場的投資收益率上升,形成短期刺激作用;與此同時,在減息周期下,投資需求回升,料對利率較敏感的分紅險及萬能險銷售有正面作用。


不過,減息將削弱了提供固定保證利率的傳統險吸引力,令原本疲弱的保費增長更「舉步維艱」,下半年要呈現復蘇存在困難;在市場流動性改善下,分紅險產品面臨競爭下,保險公司或會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對利潤率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保險股短期或可跟隨資本市場反彈,但營運環境仍面臨挑戰,尤其是在失去銀保渠道後,銷售增長面臨「樽頸」問題,業務前景未許過於樂觀,將對中長期股價表現構成壓力。


明報記者 謝偉龍、劉思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