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幣國際化 中資券商要「出新」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11日 06:35
2012年06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伴隨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中國資本市場正在謀求創新和改革,作為市場的生力軍,中資券商亦在找尋「走出去」的窗口。海通國際副主席及行政總裁林涌在本報專訪中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將改變中國金融業生態,本港中資券商應該積極參與新業務領域,開拓新產品,不可再局限於將內地業務複製來港,若中資券商能在國際市場上活躍起來,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影響亦不可小覷。


近日,人民幣和日圓開始雙向直接兌換,人民幣利率市場化也初見端倪,中央對貨幣自由化的改革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助燃劑」;與此同時,內地資本市場亦在同步變革,中證監主席郭樹清自去年底上任後,密集出台改革新政,他在上月召開的「證券行業創新大會」上再推11項證券企業改革措施。


內地券商積極創新產品

林涌對此「創新大會」評價甚高,將之形容為證券界的「巴山輪會議」,認為對內地券商「走出去」影響深遠,並進一步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據他介紹,內地券商正積極醞釀各種改革創新之舉,「形勢逼人,各家券商嚴陣以待,做好準備迎接走出去,因此在香港這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他們的子公司就更有動力拓展人民幣新業務,這顯然有助於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


現單靠經紀業務維生

目前,本港大多數中資券商仍依賴單一的經紀業務維持生計,在香港發達的資本市場中顯得落後。林涌批評,不少中資券商僅限於將內地客戶帶來香港,複製內地業務,並未充分利用香港廣闊自由的市場,發展新業務和新產品。


「學新風險管理 帶回內地」

「相對內地,香港中資券商要做的是『新』而非『創』,因為業務在香港都有,關鍵是要進入新的領域,參與新的業務,學會新的風險管理辦法,再將海外市場的經驗帶回內地,這才是我們對中國證券行業的價值所在。」


事實上,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破冰,已為本港中資券商帶來機遇。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在促進中資證券機構增加人民幣新業務之餘,更令業界生態發生轉變。


第二期RQFII可顛覆中資生態

林涌指出,不少中資券商因參與首期RQFII,專門搭建公募基金平台,不僅開發了人民幣公募產品,亦開啟其他貨幣的公募基金業務,若第二期RQFII框架下的A股ETF一經成事,並形成規模,對市場的影響不可估量,當日後更多人民幣業務湧現,或可顛覆本港中資金融行業生態。


今年4月,海通證券(6837)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集資近140億,是香港最大的證券商IPO,且在本港定價。林涌認為,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之時,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亦在強化,中資券商在市場的參與廣度和深度會不斷拓寬,並正沿着價值鏈的高端一路往上走,由從屬地位走向主導,甚至可以帶着外資行進行IPO。


明報記者 張聞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