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亞洲足訓學校 衝出香港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07日 06:35
2012年06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四年一度的歐洲國家盃足球賽又來了。每次有這種大型足球比賽舉行,食肆、體育用品店、電器店和大型商場等,都會多了一些額外生意。但其實,香港還有一家青少年足球訓練學校,已經營10年之久。近年,還成功衝出香港,吸引到其他地區的足球訓練學校加盟!


亞洲足球訓練學校創辦人兼課程總監鄺曉明表示,他最初是在2002年成立奧高足球訓練學校。2004年則取得全球規模最大的「科化足球學校」的授權,成為其加盟學校。但2009年底,鄺曉明卻決定不與「科化」續約,並將名稱改為「亞洲足球訓練學校」,自行發展品牌。


鄺曉明解釋,這樣做有兩大原因:

第一、「科化」的加盟費用相當高;

第二、「科化」提供的訓練內容也不足夠他們訓練「精英班」一年(每周2至3堂,每堂1.5小時)。他本人亦有參與開發內容,也曾執教過「科化」的教練班。既然如此,倒不如自立門派,招收加盟商,賺取加盟費。


英國名教練設計內容

但香港本身的足球水準不高,職業足球亦一直搞得不成功,沒有了「科化」這個光環,怎樣令家長和學生對該校有信心?

鄺曉明心知,純打香港的口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他將名稱改為「亞洲足球訓練學校」。更重要的是,他找來英國資深教練基斯布倫特(Keith Blunt)和萊爾米拿(Roy Millar)助陣,分別擔任教練總監和技術總監。


基斯布倫特名氣甚大,曾是英國國家足球訓練中心的總教練,擅長訓練青年軍。很多現任或前任英格蘭國腳,如謝拉特、奧雲、祖高爾、林柏特等,都曾經受其啟蒙。至於萊爾米拿,則曾經出任北愛爾蘭U17、U19及U23國家隊的總教練,並已為國際足協和歐洲足協執教教練班達30年。


不過,這兩名教練身價不菲,即使以友情搭夠,也請不起他們長駐香港,親自落場教小童踢波。所以,鄺曉明的做法是,只邀請兩人協助設計訓練方法,以及每年來港三、四次主講教練班(以老師等為對象)。這樣便可以用到兩人的名氣,又不至於負擔過大。


本地甲組球員當教練

第二招,是聘請本地的現役和退役甲組球員當教練。但這些教練全部都要先上過該校或科化開設的教練班,以確保一定的水準。至於合作方式,則全屬兼職,按授課堂數來支薪。


因此,該校的教練中,既有本地華人球員,也有非洲籍的外援。甚至,連曾經兩度當選「香港足球先生」、踢過南華和晨曦、將於明天返回家鄉的巴西球員高尼路,也曾擔任該校的教練。


第三招,就是在參照歐洲的訓練課程時,同時顧及亞洲人的特點來微調。例如,亞洲青少年球員一般身材不太高大,所以會較多訓練地波,較少訓練傳統英式打法的兩邊高波斬中。


強化心理訓練成賣點

此外,該校又針對華人球員的心理素質不佳問題,加入很多情景心理訓練。例如,兩隊進行練習賽時,假設其中一隊正落後一球,還有一名球員被逐離場,要以寡敵眾,兼且還要被罰一球十二碼,對方正準備「叫糊」。這些順境和逆境的情景會不斷轉換,最終目的是,令每名受訓球員都強化心理質素,習慣在不同的情景下比賽。另外,該校還每隔3個月召開家長講座,令家長付款之餘,也比較了解兒子學到什麼。


藉派尖子班比賽 增知名度

第四招,就是透過主辦比賽和出外參賽,來提高學員的水準,兼且收宣傳之效。由2009年起,該校已開始主辦全港的青少年足球挑戰盃,今年已是第四屆。第一屆由領匯贊助,第二屆由Gigasports贊助,近兩屆都由渣打銀行冠名贊助。剛於5月底結束的「渣打青少年足球挑戰盃2012」,分為10歲、12歲、14歲及16歲以下四個組別,共吸引了80隊超過1200名球員參與,刷新紀錄。


另外,該校每年都會派出尖子班出外參賽。以往多數是參加日本的清水盃全國青少年足球賽、御殿場青少年賽,或者新加坡的亞洲青年賽、五人足球節。去年12月,其U11尖子班就在新加坡的五人足球節中取得冠軍,U14尖子班則取得殿軍。


今年7月,該校更將派出三隊尖子班,首次參加有「青少年世界盃」之稱的瑞典「高菲亞盃」。這可是非香港代表隊的香港球會或足球學校,首次獲批准參加這個共有1600隊參賽的大型足球比賽。


明報記者 薛偉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