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控制風險 切忌賺盡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06日 06:35
2012年06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延續上周的市場風險討論,本周將會深入探討如何管理投資組合的風險。


誠然,風險管理方法確是各適其式。純粹持有現金是最好的方法嗎?對於部分人而言,是的。但對於審慎管理資產得來,又想尋求資產增值的投資者來說,這顯然絕非上策,特別是最近5年的現金回報率近乎零水平。


部分人自誇能夠準確捕捉時機,低買高賣。他們也許可以偶一為之,成功地捕捉進場及退場時機,但經年累月地成功捕捉市場走勢,這可非尋常人能夠做得到的。再者,當你管理的資金愈來愈多,要在長時間內於不同的市場環境下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性調整,這未必是人所嚮往的體驗。


須懂得紀律及分散投資

這些年來,以我所見成功駕馭動盪市况的客戶中,最常採用的兩種策略仍然是紀律及分散投資。我認為紀律是控制風險的重要步驟,但知易行難。人性及貪婪往往會蒙蔽我們的理智,因此我時常銘記其中一位客戶的格言:「當你決定賣盤時,永遠留下一些空間給買家。切忌嚮往賺到最盡。」


回想1999年底至2000年美國科網熱潮期間,還有不少投資者決定增持數隻美國科技股。選股雖然重要,但知所進退往往更加重要。2000年3月,我們達到了在3個月內獲利50%的目標,於是我們按照計劃有序地賣出部分股票。但面對着股價如日方中,也有投資者不願賣出手上持股。兩個月後科技泡沫爆破後的情况,至今許多人還歷歷在目。


事實上,在2000年科網熱潮高峰期,不少投資者只是集中持有數隻科技股,部分人單是持有數隻科技股的價值就已經是數百萬元了。當年許多科技股的目標價可說是與天比高,Amazon的目標價一度是400美元,高通甚至是1,000美元。然而當科技泡爆破,它們的股價走向大家還記憶猶新吧!


可買入認沽期權作對冲

對於集中持有數隻股票的投資者,我們更加要主動控制風險。還記得我曾經勸告客戶,以賣出這些集中持有的股票的備兌認股權證和利用期權金買入認沽期權以緩衝一旦這些股票下跌的影響。也有客戶簡單地賣出所有股票,只是買入認購期權來保留上升潛力。事實上,管理風險的方法是很多的。


摩根大通私人財富管理香港市場主管 彭順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