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連我們都到這邊來了﹗」這一夜,無數內地人在維園手持燭光,公開悼念六四。其中30多名原本互不相識、乘坐同一班飛機來港的內地自由行旅客,因六四而聚在一起,他們穿上同一款式的「平反六四」T恤,默默坐在台前渴望了解真相,然後回鄉告訴同胞,希望可以一傳十、十傳百。
不願上鏡 恐被算帳
儘管他們已踏出尋找真相的一步,但堅持的底線是——「不上鏡」,有人直言不確定「做這件事會帶來什麼狀况」。
早在燭光晚會開始前4小時,30多名自由行旅客一同穿上在維園購買的支聯會「平反六四」黑色T恤,靜靜坐在台前,低頭仔細看場內派發的有關六四報道。其中,在外資企業工作的Mattie(化名)昨首次來港,只為參加燭光晚會,逗留一晚就會回去,她不願上鏡,表明擔憂內地政府的反應,「我不清楚我做這件事對我以後有什麼影響」。六四時只是小學六年級的她慨嘆,六四前內地聲音相對開放,「但天安門事件後,在很短時間內,非常快速的,任何聲音都沒有了,只有一個聲音了」。
「六四前內地聲音相對開放」
Mattie表示,雖然內地封鎖六四消息,官方只形容參與學運的學生「被不懷好意的反革命分子利用達到目的」,但民間只要有人「走出去」,就能流傳其他信息,「不是所有人都不說話的……只要關心的都知道(真相)」。
驚訝香港鋪滿六四新聞
來自上海的前記者許先生也是首次來港參加六四晚會,他抵埗數天,驚訝香港大街小巷都是六四的新聞,「在內地從無接觸過呢!」26歲的他說,曾耳聞當年坦克駛入天安門、學生絕食等事,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決意來港認識歷史真相,再回去和朋友分享,「我的同事不清楚也不了解……這樣當然不好」。
許先生相信六四肯定會平反,只是時間問題,「肯定會有雲開霧散的一天,有些事愈是遮遮掩掩,反而愈引起別人恐懼,不如撥雲見日吧」。他寄語港人要珍惜香港這片中國的唯一自由地,又對記者說,「你應該為生活在香港這樣一個地方驕傲」。
大學生感動:香港非人情淡薄
除了一行自由行旅客,來自深圳的Joha Chu和兩名朋友第二度來港悼念六四。Joha Chu憶述,去年他首次參加六四晚會後在微博發相,隨即被「河蟹」(刪除),今年他以暗號如「5月35號」等繼續和同學在網上討論。24歲的內地大學生李婕對港人堅持平反六四表示感動,「港人不是人情淡薄的」。
明報記者 梁家欣 陳洛明
實習記者 李樂嘉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