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已有52年歷史、曾被譽為本港公屋王牌的蘇屋邨前年開始分期清拆,現存最後6幢大廈的居民8月便全面遷出,在年底拆卸。不少一住數十年的老住戶,搬屋時留下上世紀家庭式舊衣車、金曲黑膠碟甚至60年代房屋署租約等珍貴歷史物品,房屋署計劃與義工團體合作在重建後的蘇屋邨設立文物展覽廳,將逾千件住戶捐贈的舊式家品展覽重現歷史。
蘇屋邨16幢大廈約5100個單位,於1960年至1963年陸續建成。隨着樓齡老化,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前年決定分兩期清拆,於原址重建。首批位於山上的10幢大廈於2010年清拆,現時已圍板進行土地平整;餘下6幢亦將於本年底拆卸。房委會計劃重建為14幢大廈,提供約6000個單位。
「新蘇屋邨」設櫈擬舊單位
協助居民調遷的救世軍蘇屋邨社區服務隊隊長劉文景表示,現時蘇屋邨只餘下約900戶居民,他們已於今年4月接獲房屋署通知,揀選長沙灣元洲邨的新公屋單位,本月起將陸續遷出,預料最遲8月會全部遷離。
劉文景表示,蘇屋邨歷史悠久,有其獨特氛圍,見證本港市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奮鬥日子,不少本港名人如歌手許冠傑、Beyond成員黃家駒及黃家強等亦曾在蘇屋邨居住。他透露,為呈現當年生活風貌,救世軍曾與房屋署商討設立文物廊。初步署方透露可考慮在重建後的楓林樓內,預留地下一層作展館,甚至可佈置成為一個模擬單位,放置上世紀的舊式生活用品。
蒐得1960年代租約
劉文景說,自蘇屋邨清拆起,已呼籲居民捐出生活用品展覽,至今已收集逾1000件舊物,包括上世紀家庭式作業的舊衣車、火水爐、舊式收音機、木衣櫃、甚至是房屋署1960年代的租約等;亦有當年盛行一時、收錄流行曲的黑膠碟。他說,未來文物廊落成後,會考慮組織導賞團,並安排蘇屋邨街坊做導遊,現擬於10月舉辦送別蘇屋邨活動。
舊街坊返故地導賞
居住蘇屋邨逾50年、現搬到元洲邨居住的72歲湯淑英婆婆表示,懷念蘇屋邨的人情味,至今仍經常返回蘇屋邨探望未走的街坊,期待將來能任導遊介紹邨內特色。
至於被稱為「蘇屋三寶」的老門牌、小白屋和燕子亭壁畫亦會全數保留。劉文景稱,署方曾除考慮將小白屋活化為文物廊外,亦曾構思其他用途,如咖啡室、懷舊音樂廳等,以社企形式營運,但仍需進一步商討。
明報記者 黃俊鋒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