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德成:向社區推廣文化藝術多裨益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03日 12:00
2012年06月03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向社區推廣文化藝術,是特區政府努力的方向之一。推廣文化藝術的過程,其實對社會各方面都有所裨益。譬如,「社區口述歷史戲劇計劃」就取得不同方面的收穫。

 

     為培育學生及市民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康文署10多年來籌辦了多項藝術教育及觀眾拓展活動。2009年,康文署根據香港人口的變化,擴闊服務對象,為長者們提供了一項特別設計的藝術活動,這就是「社區口述歷史戲劇計劃」。

 

口述歷史戲劇深水埗展開

 

    這個計劃先在深水埗展開,與中英劇團、鄰舍輔導會及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合作舉辦。它通過一系列工作坊,為長者學員提供戲劇訓練,並在過程中蒐集深水埗區的歷史故事,包括長者的親身經歷和珍貴回憶。劇本就是採用這些材料創作而成,而計劃的一大特色,就是讓長者在舞台上親身演繹他們自己的故事。

 

學員參與《桃姐》演出

 

     計劃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除了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舉辦的二零一一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中,贏得了「十大卓越服務獎」及「卓越服務模式大獎」外,參與計劃的長者學員,有九位還獲挑選參與由許鞍華導演的電影《桃姐》的演出。收穫最大的可能是各位長者學員,他們都感謝計劃讓他們認識了更多朋友、增加自信心,生活也充實起來了。

 

     由於效果理想,在深水埗區議會支持下,康文署繼續與團體合作,在2011/12至2012/13年在深水埗延續計劃,包括到學校巡迴演出及公開演出。長者們的真摯演繹深深感動了師生們,也讓師生們認識上一輩的艱苦歲月。公開演出今年3月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舉行,觀眾反應同樣熱烈。

 

     「社區口述歷史戲劇計劃」已擴展至觀塘區,招募了25位長者參與工作坊,經蒐集長者在區內的見聞經歷後,會編輯成劇搬上舞台,由他們親身訴說觀塘區的故事,結業演出定於2013年3月在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舉行。

 

     康文署的「場地伙伴計劃」,也在向社區推廣文化藝術方面作了很好的嘗試。

 

場地伙伴計劃推廣藝術

 

     這個計劃自2009年起推行,鼓勵場地與演藝團體建立伙伴關係,並提升藝術形象和特色,又推動表演藝術在社區發展,制訂適當的市場策略,以有利尋求企業和私人贊助、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藝術發展。最近參與合作的一個藝團,是「香港戲劇工程」,它今年4月開始成為北區大會堂第二屆為期三年的場地伙伴。

 

     「香港戲劇工程」在舉辦社區劇場方面有一定經驗,藝術總監蔡鍚昌曾創辦沙田話劇團及沙田戲劇匯演。在他領導下,「香港戲劇工程」將以學校為本位,通過家長、學校、學生,將藝術帶入社區,計劃舉辦多個舞台製作,組織大型社區劇場活動「冬季戲劇節」,並會培訓青少年藝術大使,在推廣戲劇之餘訪問社區中心、醫院等,還會設計「北區文化徑」,由大使擔任導賞員,開展社區調查,搜羅北區歷史典故,邀請原居民參與口述歷史活動。社區藝術活動,天地十分廣闊。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6月3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