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摸蜆近年成為極受歡迎的消閒及親子活動,每逢夏季的退潮時間,在東涌灣、馬鞍山白石及龍鼓灘的泥灘等熱門地點,都會有不少市民一家大小齊齊摸蜆,部分「職業摸蜆者」更會帶備可浮水發泡箱,游到較深水處「摸」體型較大的蜆、青口或蚌,甚至把收獲轉賣給街市。但有環保團體指過分摸蜆不單可能騷擾或破壞泥灘生態,若泳術不精者到深水處摸蜆更可能因突然遇風浪而遇險,故望摸蜆的市民「適可而止、可免則免」。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稱,部分泥灘原有海草牀,而海草牀是可供多種海洋生物生長或產卵的場地,但若大量市民翻泥摸蜆,會破壞海草牀,對生態肯定有影響,尤其是對部分較敏感的海洋甲殼生物影響較大,他呼籲市民想想是否非要摸蜆不可。
他補充,若泳術不佳者在下雨或颳大風等日子到深水處摸蜆,更會有一定危險,因海面可能有突然而來風浪,另外海底亦可能有礁石令摸蜆者容易滑倒或受傷,故摸蜆者不宜過分自信。對於不少市民都喜歡摸蜆,因貪其「有得玩、有得食」,鄭睦奇則提醒,蜆很容易積聚病源體或重金屬,市民多吃無益。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稱,部分泥灘原有海草牀,而海草牀是可供多種海洋生物生長或產卵的場地,但若大量市民翻泥摸蜆,會破壞海草牀,對生態肯定有影響,尤其是對部分較敏感的海洋甲殼生物影響較大,他呼籲市民想想是否非要摸蜆不可。
他補充,若泳術不佳者在下雨或颳大風等日子到深水處摸蜆,更會有一定危險,因海面可能有突然而來風浪,另外海底亦可能有礁石令摸蜆者容易滑倒或受傷,故摸蜆者不宜過分自信。對於不少市民都喜歡摸蜆,因貪其「有得玩、有得食」,鄭睦奇則提醒,蜆很容易積聚病源體或重金屬,市民多吃無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