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運輸署處理因應掘路工程而臨時停用的咪表時,尺度過於寬鬆反致擾民。申訴專員公署調查揭露,原來有道路工程只需花18日,卻獲批准封咪表超過3個月;有掘路工程取消,附近咪表卻照樣停用近1個月,申訴公署質疑運輸署和路政署處事「懶懶閒」,沒為市民着想。
提前竣工 兩署無溝通
公用事業機構若需在道路進行工程,要先向路政署申請「掘路紙」,若會嚴重影響交通亦要知會運輸署,有需要時可同時申請暫時關閉附近咪表,但在2010年9月前,兩署均沒設審核機制。
公署針對上述情况展開調查,其中2009年一項荃灣區掘路工程,運輸署批准把附近6個咪表在年底關閉1個月,實際上工程在最後一星期始動工,並提前兩日完成,路政署知道情况但無通知運輸署。即使兩署後來引入審核機制,情况仍未改善,其中運輸署批准一機構把停車位關閉94日,最終機構在表位關閉半個月後才動工,並在10多天後竣工,工程只花了18日,停車位卻被封閉3個月;另有機構獲批封閉5個車位1個月,結果工程取消,咪表照樣封閉25日。
公署斥懶懶閒 浪費資源
公署巡查發現,市區咪表使用率達九成,批評兩署沒監察咪表實際要封多久,運輸署亦沒提醒負責工程機構提前完工要通報,不但對司機不公平,亦浪費公共資源,促請運輸署加強監察。
運輸署及路政署發言人接受報告提出的建議,運輸署指審批申請時會盡量縮短封閉咪表時間;路政署表示,在巡查期間若發現咪表不必要地關閉,會通知運輸署跟進。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