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前有調查顯示,七成醫管局急症室醫生及護士考慮在未來一年離職,原來這股「逃亡熱」與私家醫院重金挖角有關。本報獲悉,最近一家九龍區私院向屯門醫院急症室醫生挖角,出手高達年薪約400萬元,較公院的150萬元高逾一倍,幾與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看齊。該醫生指新工作主要負責夜診,相對留在公院急症室的高壓環境,兼要不斷處理無理投訴,私院多勞多得,他更「心甘命抵」。
醫療界人士指出,大部分私家醫院的夜間門診、包括晚間突發急症,均由不同專科的駐院醫生輪流分擔,但處理急症並非他們的專長。近年私家醫院發生多宗嚴重醫療事故,加上候任特首梁振英喝停雙非內地孕婦,因而觸發私家醫院改變策略,聘請急症室醫生發展24小時門診服務,令急症室醫生有市有價。
專責夜診 「多勞多得 心甘樂意」
不願透露姓名的M醫生,最近被九龍區一家私院高薪挖角,原於屯門醫院急症室任職副顧問醫生的他,離職時每月薪津共13萬元。他接受本報專訪表示,進入私營市場後,自己要承擔經濟風險,再沒有公院的安全感,當然,若非私院以豐厚薪酬挖角,也很難打動醫管局的中層醫生。
M醫生加盟私院後,除負責夜間門診,還要兼顧夜晚醫院內所有突發急症,隨時準備為有突發病情的病人急救。事實上,他在屯門醫院急症室工作時也要不定期「通宵」,如今改為固定夜更,每月連續上班15天,每日工作12小時,月薪逾30萬元。他說,一人獨力支撐醫院夜診和晚上突發急症,壓力其實很大,但若他處理的個案數目超過一定數目,可與醫院分帳,「私營市場奉行『多勞多得』,因此做得心甘樂意」。
常被無理投訴 管理層不體諒
相反,醫管局在補償員工方面明顯被比下去,以冬季入院高峰期為例,醫管局推出醫生放工後若加班可獲額外津貼,措施最初頗受歡迎,但實况是副顧問醫生也只是按初級醫生的薪酬計算時薪。
M醫生又說,在急症室竭力拯救市民性命,過程中還要不斷被無理投訴轟炸,前線醫生得不到管理層諒解,只根據紀錄冊的工作紀錄,以及按衡工量值標準去看他們能否達標,形容一班前線人員,如像機器般被勞役,離開是控訴不公平的環境。
急症成「籮底橙」 士氣低落
醫管局為各個專科招募年輕醫生培訓,最熱門的有放射科、眼科等,吸引之處在於工作環境較好,過去雖有本地及美國電視劇為急症室醫生做「形象工程」,急症科培訓近年仍無可避免成為乏人問津的「籮底橙」。M說,短期內看不到醫管局能改善惡劣的工作環境,急症室的工作氣氛愈趨低沉,他當了15年急症科醫生,很多生死攸關的急症都處理過,但意興闌珊下,終選擇出外「搵真銀」。
明報記者 談誦言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