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明報》於2011年4月成立偵查組,構思目的很簡單,希望在每日為基數的日報生產線外,開拓一條以每周為基數的生產線,透過集中少數幹練記者專攻獨家新聞,務求爆出更多有質素的好新聞,以減輕每逢周一或假期後缺乏獨家新聞的問題;以及消防處無線電台數碼化後,記者無法取得第一手資訊而造成突發新聞銳減的壓力。
線索來源﹕記者發掘 讀者報料
偵查組成立以來,核心記者連同組長不過四五人,早期新聞來源主要靠主動發掘,部分報道如〈惠州80後買九龍最貴樓〉、深入內地採訪中日撞船事件主角的〈船長詹其雄﹕日官兵打我〉、〈屋宇署長露台改建自稱豁免〉、〈失實樓價田土廳合法註冊〉、〈蘇錦樑涉僭建嚴重過特首〉、揭發區選種票的〈美孚選民不住美孚〉等等,都是靠記者主動打探。
然而,單憑記者努力,成果畢竟有限,明報在強化電話及電郵報料熱線後,市民和讀者向本報的報料數量持續上升。明報幸獲讀者支持,多年來被評為最有公信力的中文報章,這確實是明報一份寶貴資產,因為較高的公信力,意味明報可向報料人負責,保證其提供資料絕對保密。這如同明報提出的報料口號一樣,「你報料、我偵查」;在讀者和明報有機互動下,報料對偵查組挖出更多好新聞,漸漸產生直接助益。
由讀者提供線索,並經過記者努力完成的報道,逐步有成績,如〈史泰祖別墅霸8000呎官地〉、〈博愛醫院賤賣靚舖少收千萬〉、〈鮑魚黨幕後老闆起底〉、〈電梯大王恐怖
線索來源﹕記者發掘 讀者報料
偵查組成立以來,核心記者連同組長不過四五人,早期新聞來源主要靠主動發掘,部分報道如〈惠州80後買九龍最貴樓〉、深入內地採訪中日撞船事件主角的〈船長詹其雄﹕日官兵打我〉、〈屋宇署長露台改建自稱豁免〉、〈失實樓價田土廳合法註冊〉、〈蘇錦樑涉僭建嚴重過特首〉、揭發區選種票的〈美孚選民不住美孚〉等等,都是靠記者主動打探。
然而,單憑記者努力,成果畢竟有限,明報在強化電話及電郵報料熱線後,市民和讀者向本報的報料數量持續上升。明報幸獲讀者支持,多年來被評為最有公信力的中文報章,這確實是明報一份寶貴資產,因為較高的公信力,意味明報可向報料人負責,保證其提供資料絕對保密。這如同明報提出的報料口號一樣,「你報料、我偵查」;在讀者和明報有機互動下,報料對偵查組挖出更多好新聞,漸漸產生直接助益。
由讀者提供線索,並經過記者努力完成的報道,逐步有成績,如〈史泰祖別墅霸8000呎官地〉、〈博愛醫院賤賣靚舖少收千萬〉、〈鮑魚黨幕後老闆起底〉、〈電梯大王恐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