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與東盟文化交流踏新台階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27日 12:00
2012年05月27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昨天剛從新加坡回來,雖有點來去匆匆,此行卻很有意義。

 

     我們是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分,出席第五次東盟 --- 中日韓(十加三)文化部長會議,緊接着更參與了東盟加中國文化部長會議機制的建立。香港與東南亞的文化交流,由此將登上新的台階。

 

     香港與東南亞歷來關係密切。過去香港經濟依賴轉口貿易時,東南亞是主要市場和物資來源地,從事這些生意的「南洋幫」一直深具影響力。香港是連繫祖國大陸與南洋的橋樑,上世紀印支戰爭年代,東南亞不少華僑和僑資避難來港。

 

     至於香港文化更是長期輻射南洋,香港的演藝人員在東南亞各地廣受歡迎,家喻戶曉。隨着印支戰爭結束,國際局勢變化,中國大力推動睦鄰政策,1991年開啟了與東盟對話的進程,20年來共同走上合作之路,其中經濟貿易方面,中國 --- 東盟自由貿易區於2010年正式啟動,為東亞區域經濟發展注入無比活力。中國與東盟人口加起來達19億,約佔世界的三分一,合作發展可以對全球經濟大有貢獻。

 

組織較鬆富於韌性

 

     東盟全名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是一個具有獨特性的區域聯盟,裡面有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包括眾多種族、語言和文化。有研究國際關係的專家認為,東盟正是因為其組織較鬆散而富於韌性。

 

     香港與東盟多國都有往來,但對這整個區域組織則從未建立正式關係。像先前東盟與中國商討建立自由貿易區時,香港並未能參與磋商。特區政府幾經提出,及後溫家寶總理說明:內地向東盟的市場開放措施和優惠政策,都對香港適用。去年李克強副總理訪港宣布30多條政策措施,更加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支持。

 

     香港與東盟成員國如新加坡、越南、菲律賓都簽訂了文化合作的安排,與東盟整個組織則未有文化合作機制。去年10月,亞洲文化合作論壇在香港舉行,與會的東盟國家文化部長緊接着去到重慶參加亞洲藝術節,期間舉行了中國 --- 東盟文化部長會晤,我們也前往參加。中國文化部長蔡武在會晤中建議,設立中國 --- 東盟文化部長會議機制,並議定首屆會議於2012年5月在新加坡舉行。與會人士對此都贊成。我們也把握機會,提出參與其中。

 

文化交匯歷史悠久

 

     這些年來,國家重視開拓對外文化交流格局,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而香港可以在這當中擔當獨特的角色,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與東南亞的交流合作上。這次到新加坡,是香港首次參與「十加三」文化部長會議,進而更加參與東盟加中國文化部長會議機制的成立,走出新一步。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山水相連,也是文化交匯歷史最悠久的區域之一。文化合作是構築互信關係的基礎,中國與東盟諸國在文化方面的正向發展,將為雙方帶來更多合作空間和發展機遇。為提升中國與東盟文化合作的層次,以及提升區域文化的整體競爭力,中國文化部一直努力奔走,蔡武部長更為此做了大量工作,促使今次會議正式建立合作框架,為日後的文化交流打好基礎。

 

     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少學者曾忠告香港將要面對邊緣化的威脅,必須努力尋找拓展機遇。因此,香港是次能得到國家的支持,與東盟這區域組織建立溝通,並以此為切點走向世界,將對香港長遠發展有策略性的意義。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5月27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