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城大和中原合作的二手樓價指數上周升破了97年時創出的歷史高位,過去一周再升0.57%,而昨日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在周年股東大會後的記者會被傳媒問到,樓價破了九七高位,是否出現「泡沫」?李嘉誠就回應,樓價過了15年時間才回到九七年時水平,計及期內通脹等因素,並沒什麼大不了,而李的兒子李澤鉅更指出,現在的麵粉和雞蛋等價錢,哪一樣不是早已高於九七年水平?
李嘉誠又被問及對樓市的意見,他再指出,市民需求仍大,通脹一定來,利息又低,且「樣樣貴」,建築成本升幅更甚於通脹,說樓市應該會「安定」。
李嘉誠:樓價大跌 百萬業主受害
候任特首梁振英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稱,他不會用大量增加土地供應的方式來壓低房價,但就認為應該改善港人「擠狹」的生活空間。有趣的是,發展局長林鄭月娥隨即宣布,政府將在今年第3季推出8幅住宅用地,合共可興建5000個住宅單位,較第2季的1400個為多,並解釋政府近期推出限量地,目的是確保住宅的供應量,以免有太多大型的單位。一方面梁振英不希望港人生活空間過於「擠狹」,但政府卻避免供應太多大型的單位,兩者是否有矛盾之處?
對於是否擔心新特首上台會令樓市大跌,李嘉誠回應說香港有超過100萬個家庭擁有自置物業,如樓價跌一半,最受害的是他們,相信新特首不會亂來。
私樓家庭入息 高97年28%
除了李嘉誠指通脹有利樓市,其實,香港市民收入也早已超越了九七水平,樓價重新高於九七年創出的歷史高位,也屬正常。根據美聯引述的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今年首季居於私人物業的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進一步升至3萬元,續創紀錄新高,相比起97年首季的2.35萬元多近28%。更重要的是,收入上升並非只局限於居於私人物業的家庭,實際上全港家庭收入均告增加。資料顯示,連同居於公營房屋的家庭合計,今年首季全港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也錄得2.1萬元的新高,相比97年首季2萬元亦多了約5%。
息口僅2厘多 供樓遠較97輕鬆
除了通脹和收入,有利香港樓價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現時供樓息率,一般僅是2厘多,而九七年時則隨時要9至10厘,同一樓價物業,現時每月供款可能不及15年前的一半,且供款當中大部分是還本金,硬要將現時樓價高於九七年說成是「泡沫」,似乎有點牽強。
其實,近日發展商又再積極投地,似乎大孖沙也開始消化了新特首將上場對樓市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事實上,本周四開標的兩幅住宅地皮,都以市場預期的上限價成交,其中沙田九肚山56A區B5地由資本策略(0497)以5.315億元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高達10,550元,較去年8月由嘉里(0683)、信和(0083)和萬泰合組財團投得的毗鄰九肚地皮呎價,高出接近一倍。
政府停推限呎地 亡羊補牢
雖說現時豪宅價格較去年8月有所上升,但沙田九肚山兩幅相鄰地皮(56A區B5地及56A區B7地),呎價竟相差達一倍,估計因今回開標地皮不屬限量和限呎地有關。林鄭月娥昨日也承認,推出限呎和限量地,會減少了發展商的規劃彈性,令到他們投地出價時變得較審慎。如此,可證政府若繼續多推限呎和限量地,一定會影響了政府的賣地收益,從而減了規劃彈性,最後又會導致土地資源被扭曲和減少了經濟效益,政府下季暫不推限呎而只推限量地,也稍算是「亡羊補牢」。
近期香港股市大插,連帶樓市雖仍有創新高成交,但也見到一些投資者蝕讓和撻訂個案,樓市方向似難以捉摸。筆者將在6月3日於會展舉辦的Smart Expo(國際房產及投資博覽)主持兩場樓市研討會,包括與Neutron基金創辦人張一鳴探討「香港及內地房地產市場概况」,以及和「商場醫生」沈永年和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黃漢成討論「現在是投資香港商舖的好時機嗎?」,詳情可登入以下網址瀏覽(http://www.smartexpos.com)。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李嘉誠又被問及對樓市的意見,他再指出,市民需求仍大,通脹一定來,利息又低,且「樣樣貴」,建築成本升幅更甚於通脹,說樓市應該會「安定」。
李嘉誠:樓價大跌 百萬業主受害
候任特首梁振英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稱,他不會用大量增加土地供應的方式來壓低房價,但就認為應該改善港人「擠狹」的生活空間。有趣的是,發展局長林鄭月娥隨即宣布,政府將在今年第3季推出8幅住宅用地,合共可興建5000個住宅單位,較第2季的1400個為多,並解釋政府近期推出限量地,目的是確保住宅的供應量,以免有太多大型的單位。一方面梁振英不希望港人生活空間過於「擠狹」,但政府卻避免供應太多大型的單位,兩者是否有矛盾之處?
對於是否擔心新特首上台會令樓市大跌,李嘉誠回應說香港有超過100萬個家庭擁有自置物業,如樓價跌一半,最受害的是他們,相信新特首不會亂來。
私樓家庭入息 高97年28%
除了李嘉誠指通脹有利樓市,其實,香港市民收入也早已超越了九七水平,樓價重新高於九七年創出的歷史高位,也屬正常。根據美聯引述的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今年首季居於私人物業的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進一步升至3萬元,續創紀錄新高,相比起97年首季的2.35萬元多近28%。更重要的是,收入上升並非只局限於居於私人物業的家庭,實際上全港家庭收入均告增加。資料顯示,連同居於公營房屋的家庭合計,今年首季全港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也錄得2.1萬元的新高,相比97年首季2萬元亦多了約5%。
息口僅2厘多 供樓遠較97輕鬆
除了通脹和收入,有利香港樓價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現時供樓息率,一般僅是2厘多,而九七年時則隨時要9至10厘,同一樓價物業,現時每月供款可能不及15年前的一半,且供款當中大部分是還本金,硬要將現時樓價高於九七年說成是「泡沫」,似乎有點牽強。
其實,近日發展商又再積極投地,似乎大孖沙也開始消化了新特首將上場對樓市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事實上,本周四開標的兩幅住宅地皮,都以市場預期的上限價成交,其中沙田九肚山56A區B5地由資本策略(0497)以5.315億元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高達10,550元,較去年8月由嘉里(0683)、信和(0083)和萬泰合組財團投得的毗鄰九肚地皮呎價,高出接近一倍。
政府停推限呎地 亡羊補牢
雖說現時豪宅價格較去年8月有所上升,但沙田九肚山兩幅相鄰地皮(56A區B5地及56A區B7地),呎價竟相差達一倍,估計因今回開標地皮不屬限量和限呎地有關。林鄭月娥昨日也承認,推出限呎和限量地,會減少了發展商的規劃彈性,令到他們投地出價時變得較審慎。如此,可證政府若繼續多推限呎和限量地,一定會影響了政府的賣地收益,從而減了規劃彈性,最後又會導致土地資源被扭曲和減少了經濟效益,政府下季暫不推限呎而只推限量地,也稍算是「亡羊補牢」。
近期香港股市大插,連帶樓市雖仍有創新高成交,但也見到一些投資者蝕讓和撻訂個案,樓市方向似難以捉摸。筆者將在6月3日於會展舉辦的Smart Expo(國際房產及投資博覽)主持兩場樓市研討會,包括與Neutron基金創辦人張一鳴探討「香港及內地房地產市場概况」,以及和「商場醫生」沈永年和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黃漢成討論「現在是投資香港商舖的好時機嗎?」,詳情可登入以下網址瀏覽(http://www.smartexpos.com)。
明報記者 陸振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