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樓實用面積 呎價高三成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23日 06:35
2012年05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地監局要求二手樓同時提供實用面積和建築面積,但新舊樓的實用率相差較遠,以近10年落成的新樓為例,實用率普遍只有七成多,導致實用呎價大幅高於建築呎價,其中西灣河嘉亨灣、新蒲崗譽.港灣和馬鞍山天宇海以實用面積計算後,呎價大幅提升28%至33%,但樓齡較高的鯉景灣、德福花園和新港城,因本身實用率高,呎價差距較少,只有11%至18%。


嘉亨灣實用呎價升至1.7萬

以同位於西灣河的鯉景灣及嘉亨灣為例,前者於88年落成,實用率約88%,後者於06年落成,但實用率只有75%,兩者相差13個百分點。鯉景灣的最新一宗註冊成交個案中,建築面積591方呎,呎價7953元,以建築面積計算後,鯉景灣的呎價將增至9038元,升幅為14%,而嘉亨灣最新的成交則為一個建築面積923方呎的單位,呎價為12,784元,改以實用面積後呎價大增至17,046元,增幅高達33%,兩者相差19個百分點。


市民﹕雙軌並行 政府「起碼肯做嘢」

對於二手樓亦改用實用面積計算,市民大多表示歡迎。曾於外國擔任地產代理的市民Helena表示,外國代理一直須要向客戶提供實用面積呎數,因為建築和實用面積的差距很大,若代理涉及誤導,被撤銷牌照亦很合理。市民陳先生則稱,最好是完全改用實用面積計法,雖然有感雙軌並行的方式會減弱效果,但覺得政府「起碼肯做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