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最新發布的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報告,香港連續第10次排行第一,而內地主要競爭對手上海的排名則下跌兩位,分別被台北和北京超過,僅排第四位。報告研究團隊在對過去10年(2002至2011年)中國城市的發展作總結時指出,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中國城市出現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房緊張等「城市病」。
《法制晚報》報道,城市綜合競爭力是一個包含城市綜合增長、經濟規模、經濟效率等的綜合指數。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高低及其變動,直接反映城市各個方面的狀况以及變化。
中國社科院針對兩岸四地共294個城市發表的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排首位的是香港,其次是由第5位躍升第2的台北,首度超越上海的北京排第3,上海由2010年的第2跌到第4,深圳則排第5,較去年跌一級。另外,廣州、天津、杭州、青島和長沙都躋身前10名。比較2010年前10名的城市,顯示總體的差距有所縮小,但排位變化劇烈。青島首度打入十大,大連則跌出十大。
產業轉移損上海競爭力
10個城市分別被珠三角、環渤海、長三角、中部和台灣等五大區域分享。香港在內地的主要競爭對手上海排名下跌,報告撰寫者指出,是因上海和一些東部城市已經進入結構轉型新的關鍵時期,其相關產業的轉移,是競爭力下降的主因。不過結構轉型對於上海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上海只有加快產業轉型,才能重新煥發活力,否則這種不斷被超越的趨勢將會延續下去。
對於台北由前年的第5位大幅躍進至去年的第2名,報告認為台灣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同時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正式生效後,台灣外貿總額增幅明顯,令台北競爭力大增。
污染房價高城市病湧現
北京市綜合競爭力則在10年間穩步增長,超越上海升至第3位,不過專家也表示,北京生活質量相對較差,環境污染問題嚴重,人口壓力巨大,交通擁堵,房價過高是影響北京城市競爭力的原因。而這是中國在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各城市均會出現的「城市病」。
報告分析過去10年城市競爭力的格局顯示,東南沿海在保持領先的同時內部差距縮小,內陸城市競爭力提升明顯,中部地區城市分化嚴重。大型城市仍佔主導,中小城市競爭激烈。
《法制晚報》報道,城市綜合競爭力是一個包含城市綜合增長、經濟規模、經濟效率等的綜合指數。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高低及其變動,直接反映城市各個方面的狀况以及變化。
中國社科院針對兩岸四地共294個城市發表的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排首位的是香港,其次是由第5位躍升第2的台北,首度超越上海的北京排第3,上海由2010年的第2跌到第4,深圳則排第5,較去年跌一級。另外,廣州、天津、杭州、青島和長沙都躋身前10名。比較2010年前10名的城市,顯示總體的差距有所縮小,但排位變化劇烈。青島首度打入十大,大連則跌出十大。
產業轉移損上海競爭力
10個城市分別被珠三角、環渤海、長三角、中部和台灣等五大區域分享。香港在內地的主要競爭對手上海排名下跌,報告撰寫者指出,是因上海和一些東部城市已經進入結構轉型新的關鍵時期,其相關產業的轉移,是競爭力下降的主因。不過結構轉型對於上海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上海只有加快產業轉型,才能重新煥發活力,否則這種不斷被超越的趨勢將會延續下去。
對於台北由前年的第5位大幅躍進至去年的第2名,報告認為台灣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同時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正式生效後,台灣外貿總額增幅明顯,令台北競爭力大增。
污染房價高城市病湧現
北京市綜合競爭力則在10年間穩步增長,超越上海升至第3位,不過專家也表示,北京生活質量相對較差,環境污染問題嚴重,人口壓力巨大,交通擁堵,房價過高是影響北京城市競爭力的原因。而這是中國在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各城市均會出現的「城市病」。
報告分析過去10年城市競爭力的格局顯示,東南沿海在保持領先的同時內部差距縮小,內陸城市競爭力提升明顯,中部地區城市分化嚴重。大型城市仍佔主導,中小城市競爭激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