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電視劇集《甄嬛傳》近期在內地播得火熱,故事內容與早年大熱的TVB名劇《金枝慾孽》有些類似,講述清朝後宮嬪妃爭寵。宮廷戲熱播早不算什麼新聞,講述嬪妃的故事也不在少數,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若按皇帝「後宮三千粉黛」來算,真的能拍上一千部戲。
不過上海東方衛視卻似乎獨闢蹊徑,將劇集中的「爭寵」上升到「成功學」的高度。該台在播完每集《甄嬛傳》後,常會加上一個小花絮,回顧近幾集的主要情節,並用兵法中的「三十六計」來分析嬪妃間鈎心鬥角的故事,頗有些「傳道授業解惑」的架勢。
被電視台編導這樣一升華,觀看劇集就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娛樂,而成了一門功課,一門經營人生、決戰職場的功課。
分析心計 圖添「有用」元素
電視台如此安排的初衷不難理解,當觀眾被問及「為何觀看《甄嬛傳》時」,他們可以驕傲地說:我是為了能夠掌握為人之道、諳熟職場心術才看的。「有用」,是不是比「好看」這個理由,聽上去冠冕堂皇得多呢?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在決定做某件事前總要問「有什麼用」?若某件事被視為「有用」便趨之若鶩;若被視為「無用」則乏人問津。但筆者更喜歡問「什麼叫有用,什麼叫沒用」。可惜的是,多數人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筆者只得進一步追問:是不是只有能幫你快速賺錢、升職、出名的才算是有用的呢?這樣的逼問常換來兩種反應:乾脆的肯定和扭揑的否定。
名利意識污染文藝作品
對於很多人而言,只有能幫他們獲取利益的才算有用;而所謂的利益,範疇又極為狹窄:金錢、地位、名譽。可是,難道說放鬆身心、激發思考、學習知識、認知外界、探索未知……這些都沒價值嗎?或者說不能立竿見影產生利益就不算是「有用」的嗎?
雖然筆者不提倡「娛樂至上」,但更不希望從文藝作品中尋求物質利益,若要把這些精神食糧與「賺錢」、「升職」、「出名」聯繫在一起,實在令人覺得掃興。
高健
不過上海東方衛視卻似乎獨闢蹊徑,將劇集中的「爭寵」上升到「成功學」的高度。該台在播完每集《甄嬛傳》後,常會加上一個小花絮,回顧近幾集的主要情節,並用兵法中的「三十六計」來分析嬪妃間鈎心鬥角的故事,頗有些「傳道授業解惑」的架勢。
被電視台編導這樣一升華,觀看劇集就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娛樂,而成了一門功課,一門經營人生、決戰職場的功課。
分析心計 圖添「有用」元素
電視台如此安排的初衷不難理解,當觀眾被問及「為何觀看《甄嬛傳》時」,他們可以驕傲地說:我是為了能夠掌握為人之道、諳熟職場心術才看的。「有用」,是不是比「好看」這個理由,聽上去冠冕堂皇得多呢?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在決定做某件事前總要問「有什麼用」?若某件事被視為「有用」便趨之若鶩;若被視為「無用」則乏人問津。但筆者更喜歡問「什麼叫有用,什麼叫沒用」。可惜的是,多數人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筆者只得進一步追問:是不是只有能幫你快速賺錢、升職、出名的才算是有用的呢?這樣的逼問常換來兩種反應:乾脆的肯定和扭揑的否定。
名利意識污染文藝作品
對於很多人而言,只有能幫他們獲取利益的才算有用;而所謂的利益,範疇又極為狹窄:金錢、地位、名譽。可是,難道說放鬆身心、激發思考、學習知識、認知外界、探索未知……這些都沒價值嗎?或者說不能立竿見影產生利益就不算是「有用」的嗎?
雖然筆者不提倡「娛樂至上」,但更不希望從文藝作品中尋求物質利益,若要把這些精神食糧與「賺錢」、「升職」、「出名」聯繫在一起,實在令人覺得掃興。
高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