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經濟放緩 應考慮不對稱減息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21日 06:35
2012年05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25%;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0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10%,環比下降0.30%;當月出口總額1632.5億美元,同比增長4.90%,環比下降1.45%。以上數據較上月均明顯收窄,也遠低於去年同期水平,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均顯示動力不足,經濟增長明顯放緩。


外媒對中國經濟下行表示悲觀,國內外均預期中國貨幣政策將放鬆,但是筆者認為現在是貨幣政策決策的敏感期,尚不適宜出現方向性的變化,可以考慮進行預調微調。一方面,從經濟數據看來,經濟下滑趨勢明顯,中國不能坐視經濟出現所謂懸崖式降速,必須有所作為;另一方面,儘管4月份CPI(消費物價指數)增長回落至3.4%,短期看來通脹壓力有所放緩,但是長期的通脹壓力及房地產調控方面的壓力仍然較大,同時中國還肩負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如果出台大幅寬鬆的政策,勢必造成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落空。所以應當在堅持穩定的貨幣政策的前提下,審慎做出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的微調決策。


經濟下行 央行或連續微調

4月份經濟數據公布之後的第二天,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5月18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年內第二次「降準」。此次下調存準率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通貨膨脹壓力得到緩解,使央行在調整貨幣政策時有了更多騰挪的空間;二是前4個月的宏觀經濟數據全面反映出經濟增速減緩,為了防止經濟出現大幅下滑,央行調整貨幣政策以保持一個相對寬鬆的資金面;三是因為外匯佔款低位運行、銀行信貸增速下降以及財政收入先收後支的特點造成的市場對流動性的巨大需求。


存準率的微調使資金面相對寬鬆,在理論上對房地產市場是利好,但是在中央要求房地產調控不放鬆的前提下,信貸資金的投向依舊被嚴格限制,因此未必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實質影響。本次降準釋放的人民幣資金是否足夠對冲流動性不足,是否足以阻止經濟繼續下滑,央行是否會有持續的微調政策,還得看此次政策調整的效果和國內外的經濟形勢。


外匯佔款和新增貸款是中國向銀行體系釋放流動性的主要手段,儘管外匯佔款在經歷了去年第四季度連續3個月的下降之後,今年第1季度重回正增長,但是因為貿易順差持續收窄,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所以外匯佔款的增長形勢一直不容樂觀。4月份外商直接投資(FDI)84.01億美元,連續第6個月同比負增長,外匯佔款餘額為255888.21億元,較上月末下降約605.71億元人民幣;同時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9596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077億元,其中人民幣新增貸款6817.49億元,同比少增長612億元;加上財政性存款增加4343.45億元,銀行體系有大規模的資金因交稅等因素以財政存款的形式從商業銀行體系中抽離流向中央銀行,所以市場流動性嚴重吃緊,承受巨大壓力。此次降準將一次性增加約4211.38億元資金的流動性,單純從數字上看來,對當前流動性的補充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考慮到目前的國際形勢,歐洲情况依舊糟糕,中國的國際貿易順差有可能繼續下滑,外匯佔款有可能進一步降低,如果此次降準之後各項指標仍然不理想,央行很有可能進行連續微調繼續釋放流動性保增長。


通脹降溫未明朗 存款利率不宜降

除了降低存準率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些數量型工具之外,利率這類價格型工具也有一定的調整空間,但是要特別謹慎。中國目前還在實際負利率邊緣游走,通脹率並未穩定低於存款利率,也沒有迹象明確表明通脹率將持續下行,所以現在不適宜下調存款利率水平。但是現在銀行業盈利比較高,銀行的金融資本獲利本源於產業資本,如果在保持存款利率不變的情况下,採取貸款利率單邊下調的非對稱降息,使銀行淨息差適度收窄一些,銀行承受一定程度的盈利減少,適度讓一部分利出去,可能會使產業資本獲益,對實體經濟形成一定支撐,可能可以對經濟下滑過快起到一個緩衝作用。


所以,從4月份公布的經濟數據看來,中國經濟增速依舊處於放緩狀態,央行此次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是流動性對冲手段,未來應該在堅持穩定的貨幣政策的前提下,在政策效果的檢測下,考慮繼續適度降準和非對稱性降息的微調政策,在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來保證就業和民生的同時,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郭田勇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 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