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急症醫學會訪問約500名公立醫院急症室醫護,當中88%受訪者表示,因求診人次眾多而感到壓力,七成人更表示未來一年可能離開急症室,當中近兩成表示會轉投私院。醫管局回應稱,局方將於7月招聘超過40名畢業醫科生接受急症科專科培訓,亦會按情况增派護士往急症部工作,以減輕前線壓力。
招40新血 被斥緩不濟急
急症醫學會會長蕭粵中醫生指出,由於急症屬較「冷門」專科,有個別聯網甚至曾出現沒有應屆實習醫生報名加入情况,他對醫管局能否全數招聘40人抱懷疑;就算40個名額填滿,他們仍需培訓6年才能正式成為急症專科醫生,當中有不少新人加入半年至一年後,更會因壓力大或各種原因轉到其他專科。
香港急症醫學會於今年2至3月分別訪問192及314名急症室醫生及護士,佔全港公院急症室醫護人數約四成。當中73%認為與病人接觸的時間不夠,擔心沒有時間向病人或家屬講解病情,九成認為急症室護士人手不足。更有七成人表示,未來一年有可能離開急症室,當中一半以上的原因為工作量過大。
蕭粵中指出,去年4月全港公院的急症室求診人次為18.6萬,人數在一年間上升近15%,上月更錄得21.3萬人次,但急症科醫生的數目卻一直維持在400人水平。他說,現時每年能完成培訓並投入急症室的專科醫生人數已下滑至約10多人,不足以彌補流失。
加費減衝急症室見效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在另一場合表示,流感高峰及非本地孕婦導致急症室人手緊張,醫生壓力大,當局已調派更多人手,並聘請兼職及海外醫生以紓緩問題,首批9位海外醫生已獲批來港,另外5人正等候審批。他又說,非本地孕婦衝急症室在過去數月明顯減少,醫管局增加非本地孕婦的收費初見成效,由年初每周有30至40人衝到急症室,至今每周減至約20人。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醫管局會在急症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及相關的人力資源會議檢視今次調查結果,研究相應跟進措施。
招40新血 被斥緩不濟急
急症醫學會會長蕭粵中醫生指出,由於急症屬較「冷門」專科,有個別聯網甚至曾出現沒有應屆實習醫生報名加入情况,他對醫管局能否全數招聘40人抱懷疑;就算40個名額填滿,他們仍需培訓6年才能正式成為急症專科醫生,當中有不少新人加入半年至一年後,更會因壓力大或各種原因轉到其他專科。
香港急症醫學會於今年2至3月分別訪問192及314名急症室醫生及護士,佔全港公院急症室醫護人數約四成。當中73%認為與病人接觸的時間不夠,擔心沒有時間向病人或家屬講解病情,九成認為急症室護士人手不足。更有七成人表示,未來一年有可能離開急症室,當中一半以上的原因為工作量過大。
蕭粵中指出,去年4月全港公院的急症室求診人次為18.6萬,人數在一年間上升近15%,上月更錄得21.3萬人次,但急症科醫生的數目卻一直維持在400人水平。他說,現時每年能完成培訓並投入急症室的專科醫生人數已下滑至約10多人,不足以彌補流失。
加費減衝急症室見效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在另一場合表示,流感高峰及非本地孕婦導致急症室人手緊張,醫生壓力大,當局已調派更多人手,並聘請兼職及海外醫生以紓緩問題,首批9位海外醫生已獲批來港,另外5人正等候審批。他又說,非本地孕婦衝急症室在過去數月明顯減少,醫管局增加非本地孕婦的收費初見成效,由年初每周有30至40人衝到急症室,至今每周減至約20人。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醫管局會在急症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及相關的人力資源會議檢視今次調查結果,研究相應跟進措施。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