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你大聲啲向佢叫hand hand(手手),唔使怕!」鄧英偉鼓勵膽怯的聽障青年阿言(化名)。專職探訪隱蔽青年的寵物大使「發發」,聽到「hand hand」指令後,即不斷把前爪伸向二人。負責照顧發發的鄧英偉,本身亦是殘疾人士,中學畢業後一度因找不到工作而封閉自己,走出幽谷後開始以發發作為媒介,鼓勵從隱蔽陰影中踏出來的阿言,以生命影響生命。
流浪犬化身「社工」探訪
中華錫安傳道會「重拾動力」計劃以寵物協助隱蔽青年,吸引他們重投社區,在與動物相處的過程中學習溝通技巧。中心內唯一一頭「全職寵物大使」發發本來是一頭流浪八哥犬,在鄧英偉和其他職員悉心照顧下,已成為隱青的好朋友。
阿言是發發的朋友之一,14歲的阿言右耳失聰左耳弱聽,小學時功課跟不上,中一念了數天便不願再上學,兩年來一直隱蔽在家,直至社工帶着發發找他。
帶狗上廁所 「被迫」出家門
中華錫安傳道會服務協調主任黎立顯笑言,當日阿言願意與社工踏出家門,全因「被迫」帶發發到街上散步和上廁所,「可以摸摸牠,多個話題,談談他(阿言) 家鄉的狗,到現在可以跟他談功課和將來」。訪問時害羞的阿言不多話,望着發發的眼神卻很溫柔,在鄧英偉和職員鼓勵下,更首次嘗試餵發發吃狗糧。
機構現協助約100名隱青,曾有自閉傾向青年表示想見「白色大狗」,機構從友好機構借來一隻,青年即被吸引到社區中心,故現正計劃引入更多全職狗大使。
隱青照顧狗大使重拾笑容
至於發發的照顧者之一鄧英偉,本身亦曾因工作失意隱蔽在家。鄧英偉年幼時因腦瘤致左邊手腳活動不便,右眼接近失明,腦瘤亦影響到他的記憶力和組織力,容易疲累,即使勤力讀書,會考最後亦幾乎徹底敗北。兩年來他只找到派傳單的工作,更有大半年完全失業,令原本開朗的他陷入谷底。
他去年終獲聘於慈雲山錫安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獲委任文書及照顧發發的工作,重拾笑容。「望着牠很歡樂,像很久沒見的朋友。」這份工更讓他決定重新出發,考慮再進修,自幼受媽媽薰陶愛做義工的他,希望日後繼續在社福機構發展,以自身經歷鼓勵其他人。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