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房屋經理學會會長佘泰基﹕解決劏房 先做好就業配套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17日 06:35
2012年05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經過近年的冧樓及火燒「劏房」等慘劇事件後,喚起大眾對劏房問題的關注。房屋經理學會會長佘泰基表示,現今劏房缺乏管理,安全問題可能比昔日板間房更嚴重,亦反映屋宇缺乏管理下的弊病,並指雖然即將上場的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聲言,會大量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但佘泰基認為政策需顧及新供應區內的配套發展及就業機會,否則只會令「劏房」問題惡化。


佘泰基表示,香港劏房問題成為特殊的社會現象,現時的劏房就似昔日的唐樓板間房,但板間房安全問題卻較劏房少,因為板間房住客大多共用廚房、洗手間,單位由「包租婆」直接管理,發生意外機會較小。然而,現時劏房業主很少直接監察單位情况,「業主可能係地產代理,也可能係住半山」,「只係有人收租,但冇人管理」。


劏房管理 較昔日板間房差

佘指出,劏房也有高低級之分,兩類單位同樣潛在安全危機,「高級」劏房指老牌屋苑,「自己加廚房、廁所,對樓宇結構可能造成不良影響」;而「低級」劏房則指舊區大廈,在公眾地方並無管理,如某些大廈後門位置被封卻無人處理,堵塞走火通道,當意外發生時後果便不堪設想。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已預告會興建大量居屋,佘氏指出,大量供應房屋要先考慮社區的配套及該區的就業機會,以免衍生更多社會問題,甚至深化劏房問題。


佘續稱,往日政府在新市鎮建公屋,同時會在附近興建工廠區,以解決該區就業問題。


租住劏房 或為避跨區工作

現時劏房租客主要分為兩類:一、單身人士,「畀唔起太貴嘅租」。另一群是低下階層,如深水埗劏房住客,並非未能申請公屋,而是當區缺乏就業機會,跨區上班涉及龐大的交通費、時間,「有啲人寧願住劏房都唔想搬入偏遠嘅地區」,天水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此外,交通網絡亦是重要考慮,比方說,將軍澳現時主要靠鐵路往來市區,倘該區再有大量房屋供應,需要先紓緩交通壓力。


不完全否定填海建屋

不少團體抗議填海以增土地,佘泰基並不完全否定填海,認為只要環境、環保規劃評估做得好,填海在不損害生態環境下也不失為一個選擇,如沙田許多土地便是經填海而來的,但對社區規劃有裨益,對環境未有大影響;但在中環填海,可見會帶來負面影響,就應當避免。


佘續指出,開發土地、舊區重建要雙線進行,部分舊區已是熟地,原本已有配套設施,可以隨時興建房屋,發展相對快,但收地涉及業權等問題,因此運用多種新增土地方法可互補長短。


香港有7000幢「三無大廈」

佘泰基認為,本港的物業管理質素參差,他引用政府2010年公布的數據指,香港的「三無大廈」(無法團、無維修及無管理)有7000幢,另有9000幢只由居民自己組織管理,卻沒有聘用管理公司的大廈。雖然業主立案法團熱心關注居住環境,惟「物業管理工作繁複,冇專人係搞唔掂」,因為物管的資歷架構繁複,涉及的工作愈來愈多,加上法規變化得快,未經訓練的人士未必掌握到工作的專業性。再者,物業管理並非單純硬件工作,人際關係亦佔工作的一半,雖然部分屋苑成立了業主立案法團,但法團只需三分之一住客通過即可成立,由於七成屬游離分子,認受性有限,業主與法團不時對簿公堂。


房屋經理學會助成立業主法團

馬頭圍道2010年發生冧樓慘劇後,房屋經理學會參與了《大廈管理專業服務計劃》,100個會員在工餘時間,呼籲及幫助市民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並取得不錯的成效,「做咗一年,家變成常規服務」,以tender(招標)請正式的管理公司。此外,做外展,幫法團搞好運作,今年初以西環作試點,與明愛、房協合辦《優質大廈管理先鋒》,義工、會員進行視察工作、會議紀錄,並提免費專業意見,從而加強日常管理能力。


撰文、攝影 鄒凱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