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傅高義﹕六四學運「不成熟」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15日 15:35
2012年05月15日 15: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著名中國研究學者、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著作《鄧小平時代》中文版今日發布,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書中特闢一章描寫1989年的「六四」事件,書中一方面提到鄧小平拍板鎮壓,另一方面也指出學生不夠成熟,「一盤散沙」,有評論認為這是該書「敗筆」,但傅高義否認自己「立場太軟」,書中的判斷是基於對事件的全面描述。


傅高義昨日在中大作講座,被人問及其在書中對六四事件的立場是否「太軟」。他回應稱,對書中立場的公平性有信心,書中提供的是全面、完整的細節。「毫無疑問,這件事是鄧拍板的」。傅高義指出,鄧小平當年已經85歲,有人認為是時任總理的李鵬等人向他提供了誇大、有偏見的細節,但據他所知並非如此,李鵬確實詳細匯報了當時的情形。他說,現時向他反饋「立場太軟」的主要是新聞界人士,他能理解當年在場記者傾向於覺得鄧是個「可怕的人」,「但我認為他們太快下判斷了。」


指學生空提口號 被批「敗筆」

傅高義隨後接受訪問說,「六四」學生運動是不成熟的民主運動,雖然提出的口號是民主的口號,但很多情况不了解,「我認為像共產黨領導的反對國民黨的學生運動,那是成熟的學生運動。」傅高義指出,學生太想改革,總是登台演講說政府「該做什麽」,缺乏真正的戰略規劃,而政治改革不是能強求的。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教授張鳴前日在《明報》發表對該書的評論,認為其對「六四」論述是「敗筆」,「雖然他(傅高義)比較客觀地陳述了鄧小平在六四前後的作為,點明了他對六四鎮壓的責任,但卻對此沒有過多的譴責,反面強調了鄧的所謂不得已。」


稱記錄史實 恐遭內地刪節

傅高義回應稱,他並沒有說鄧小平是不得已,「我作為一個外國學者,我能說的是歷史的情况,支持他的人怎麽看,不支持他的人怎麽看」。他解釋,很多中國學者都和張鳴看法一樣,希望鄧能在政治體制改革上更進一步,他在書中附上一個「假如」章節,蒐集各方不同意見,反思能否避免悲劇,「但是歷史沒有『假如』,我不能說他(鄧小平)當時換了另一個做法就會怎樣。」


傅高義透露,有內地出版社曾與他商討在內地出版此書,內容已交付審核,他知道應該會有刪節,「希望不要刪得太多,我會和他們(當局)『討價還價』。」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