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食鴨梨醋難潤眼 不如菊花杞子水長青網文章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6年06月10日 10:45

上班狂用電腦,搭車長玩手機,未到午飯時間,眼睛已乾、澀、痛!眼乾雖非大病,卻可令人尷尬不已﹕嚴重時不停眨眼,幾令旁人誤以為眼部肌肉失調!
對付眼乾,當使用人工淚液、閉目休息也無效,不少人求助各式食療「補眼」,流傳最廣的,莫過於菊花杞子水。網上另外又流傳,每日食加醋的鴨梨,味道更佳之餘,成效足以和菊花杞子水匹敵,到底是否屬實?
對付眼乾,最常提及的是清肝明目的菊花杞子水。但網上又有傳,將鴨梨切成片,每片滴上一滴醋,每日吃十片,可起明目之用,有效紓緩眼乾、眼累。
眼乾、鴨梨、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有不少網民解畫﹕此偏方之所以有效,一方面是梨子具有滋潤之效;另一方面,則是醋可深入肝,而肝和眼睛健康的關係密切,所以有效紓緩眼乾。到底是否屬實,功效又有多大?
梨不潤肝 護眼效果間接
「坦白說,我覺得這條偏方功效不大。中醫的確認為,眼睛、肝,兩者關係密切,肝猶如一個大經理,眼則如一個職員,前者管轄後者。當肝臟火旺、陰虛時,導致水分滋潤不足,會進一步引致眼乾等問題。」註冊中醫許懿清指出,梨的確具有滋潤、潤燥作用,「但所針對的臟腑是肺,而不是肝,所以效果較為間接」。
醋又如何?不是正好「入肝」嗎?「味酸的醋,的而且確入肝,但所謂『入肝』,其實更像是一個『開路』、『帶路』的工具,只是幫忙將其他藥物,更深入地帶進肝臟,發揮更大的藥效,所以,中醫有時會使用醋浸製過的藥物。相對而言,醋的護肝、補肝效果並沒那麼鮮明,不太有助於眼乾。想紓緩眼乾,其實有不少藥物、茶飲,遠勝於鴨梨醋,但必須對症下藥。」許懿清提醒。
少眨眼濃妝眼變乾
眼乾,原來從日常習慣、疾病、體質失調,都可以是成因,「自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盛行,眼乾確實愈來愈普遍」,許懿清說道。
眨眼,帶動淚水均勻滋潤眼球,然而當專注盯着電腦手機「眼都唔眨」,自然容易眼乾;上班時,若長期佩戴隱形眼鏡,同樣會加劇眼乾。「值得提醒的是,不少女士眼妝較重,喜歡畫內眼線、貼上假眼睫毛,從化妝品到卸妝產品,同樣可加重眼睛負擔,甚至造成眼紅、眼乾等問題。」
到底如何紓緩眼乾?首要一步,是先改善生活習慣。「上班族,每用電腦20分鐘後應稍作停頓休息。此外,慎選化妝品,以淡妝取代濃妝;充分卸妝,避免化妝品殘留眼內。明白出於美觀,不少人愛戴隱形眼鏡,然而若估計較晚下班,黃昏時便應洗淨雙手,摘下隱形眼鏡,換上普通眼鏡,減輕眼睛負荷。」
眼澀關肝腎事
改善生活習慣,多休息、多飲水後,眼乾應該得以紓緩。「從中醫的角度,眼乾和體質失調有關,屬於燥症的範圍之一,和體內陰液不足、欠缺滋潤有關,除了眼乾,更可導致口乾、腸乾、皮膚乾、陰道乾。」許懿清說,背後成因多和肝火上炎、肝腎陰虛等有關﹕
◆肝火上炎
高危人士﹕年輕人、繁忙上班族,經常捱夜通頂;日常愛食熱氣食物,如燒烤、火鍋等
伴隨徵狀﹕眼乾外,伴有喉嚨熱痛、眼有紅筋和眼屎、煩躁不安等
◆肝腎陰虛
高危人士﹕中老年人,身體退化可致肝腎陰虛;以及過於操勞、大病後的人
伴隨徵狀﹕眼乾外,伴有頭暈、耳鳴眼花,常見皮膚乾燥
「肝腎陰虛,多涉及先天、年紀因素,大多需要用藥。肝火上炎,一般多飲水、多食滋潤食物,例如蘋果、雪梨、花膠等,已可紓緩,然而若情况未見改善,則意味體質受損較嚴重,或需透過中藥例如車前子、黃柏、熟地黃等,清熱去火、滋補肝腎。」許懿清解釋。
然而,眼乾持續、徵狀嚴重,便應考慮病症的可能。「除了眼乾,還兼有眼紅、眼癢、眼痛、有異物感,甚至全天候24小時也覺眼乾,小心是乾眼症來襲,建議立刻求醫,檢查眼睛。」
■中醫推介食療
雪耳決明子 加強明目效果
「菊花杞子水,具有清肝明目之效,對於紓緩眼乾、眼累,確實成效很好。低頭族或工作需要常常使用電腦的人,眼乾情况若相對輕微,可以先試飲這茶。建議額外加入雪耳、決明子,滋潤、明目的效果會更佳﹗」許懿清說道。
材料﹕枸杞子2錢、菊花2錢、
雪耳半両、決明子3錢
製法﹕雪耳先浸發。所有材料,加入800毫升水,大火煮滾後,轉成細火再煮約15分鐘,即為一日的飲用分量
■中醫教按摩
按三穴 增淚液
攢竹、絲竹空、承泣,日常多按壓三個穴位,有助促進淚液分泌,以及改善眼部周圍的循環。眼乾時,可於起牀後、工作前、睡前按摩,每次2分鐘,每穴按摩5秒為一下。
文:陳雅君
插畫:鍾錦榮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蔡康琪

資料來源︰明報專訊 2016年06月03日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leecw
2022年04月12日 09:49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ttsuipy
2022年04月12日 09:32
thx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19年08月06日 10:02
多謝分享!
1
舉報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