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醫點評十大法寶 「濕鬼」纏身 袪濕分清寒熱長青網文章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6年04月18日 10:08

春天濕氣重,容易令人精神委靡、四肢乏力、食慾不振、腳腫、大便稀爛,往往反覆發作、纏綿難癒,猶如冤鬼纏身!
坊間流傳不少袪濕方法抗內濕,內服法如麻辣火鍋、袪濕湯包、薏米或紅豆水,外用有日本腳貼、浸腳、拔罐、開抽濕機等,內外夾攻,能否踢走「冤鬼」?
濕氣重,令人頭部和身體感到沉重、四肢痠痛、胸悶、無胃口、大便不成形、水腫。註冊中醫盧肇聯表示,「濕」會阻氣機,損害陽氣,影響臟腑功能。最常見是影響脾、腎,分別出現以下徵狀:
脾虛:影響脾胃運化,令人肚脹、食慾不振,以及腸胃不適,常見如腹瀉、大便稀爛、嘔吐等
腎虛:影響下肢及排泄物、分泌物,如出現腳腫、小便量多、小便混濁等情况,女士白帶量多盧肇聯指,濕簡單可分寒濕型、濕熱型兩種證型,而坊間袪濕方法有效與否,亦須視乎證型:
寒濕:面色蒼白、疲累乏力、怕凍
濕熱:經常面紅、大便比較臭、頻流汗但無助散熱
外敷內服,以下10招究竟哪招最能夠將內濕趕出體外?盧肇聯一一拆解。
1.麻辣火鍋

寒濕有效
行氣排汗
.麻辣火鍋內有花椒、八角、辣椒等性味辛溫的食物,有助行氣,對寒濕人士有袪濕作用
.食時排汗、食後排泄,均有助袪濕,寒濕人士會感覺精神爽利
.其他辛辣食物(如﹕咖喱),亦有袪濕作用
濕熱無效
「熱上加熱」
.濕熱人士吃麻辣火鍋會「熱上加熱」,令濕熱症狀更嚴重,如大便稀爛、惡臭、大便排不淨
2.袪濕湯包

濕熱有效
清熱利濕
•袪濕湯包內常見的藥材,如赤小豆、生熟薏米、木棉花、澤瀉等性質偏寒,配合茯苓、扁豆等平性的健脾袪濕藥材,屬清熱利濕方
•加入冬瓜、蓮葉、蓮蓬等消暑袪濕材料,不過較適合夏天用作清熱解暑
寒濕無效
宜用平性藥材
•此方清熱利濕,對寒濕人士不適用
•寒濕可以茯苓、扁豆衣、雲苓、白朮等平性藥材煲湯
•濕氣重兼體虛,則可再加入黨參、北芪
3.薏米、紅豆、或黑豆水

濕熱有效
薏米加料更強效
•薏米性質偏寒,適合濕熱人士,加上淡竹葉煲煮,可加強袪濕功效
•若腸胃欠佳,可加入生薑煲煮薏米水,中和寒性,或加桂枝、北芪,有助補氣
寒濕有效
紅、黑豆至啱
•飲用紅豆水、黑豆水,性質平和
•紅豆水健脾袪濕
•黑豆水補脾、腎,改善臟腑功能,間接祛濕
4.戒凍飲、生冷食物

寒濕有效 濕熱有效
少食免傷脾
•凍飲、生冷食物傷脾
•少食可減少傷脾,保護脾胃功能
•使脾胃正常運化、輸布水液,以免因水液停滯而形成內濕
5.日本腳貼

寒濕? 濕熱?
功效成疑
•通常內含「竹酢」,並非中藥,祛濕功效成疑
•一般人貼於腳底一晚後,將貼布撕去,貼布濕透及變色,認為代表祛濕,但體內濕氣不一定已排出
•長時間貼實腳底,可能會因侷促排汗,因而令貼布濕透
6.暖薑水浸腳

寒濕有效 濕熱無效
行氣袪水腫
•薑屬溫性,較適合寒濕人士,濕熱人士則建議不加薑只用暖水浸。因足部有肝、脾、腎經,是主導身體水液的臟腑;暖水浸腳可加快經絡的氣血循環,有助袪濕
•薑有行氣作用,加入暖水中可加強功效,而薑皮更是袪水腫的中藥
•可嘗試將暖水注入水桶中,放入一両薑皮,讓雙腳膝頭以下的位置浸入暖水中
•若內濕成因乃腎虛,可在水中加粗鹽
•糖尿病人及皮膚病患者如有下肢傷口,未必適宜
7.艾灸

寒濕有效
揀啱穴位通經絡
•艾灸所用的艾條,成分為艾草,性質偏溫,有助通經絡
•點燃艾條,以溫燙方式,利用熱力刺激具袪濕功能的穴位(例如﹕位於小腿內側的「陰陵泉穴」),有助調整經絡、調和臟腑功能,每次艾灸時間約十分鐘
•過程會將艾條放近穴位皮膚表面來回溫燙,但不會直接接觸皮膚,故不用擔心燙傷
•腎虛人士可灸「關元穴」(肚臍以下三吋位置)、「氣海穴」(肚臍以下一吋半位置)
•脾胃虛人士可以艾灸「陰陵泉穴」和「足三里穴」(小腿外側位置)
濕熱無效
誘發暗瘡喉痛
•濕熱人士多為熱性體質,進行艾灸時可能引致燥熱,引致生暗瘡、喉痛等不適
8.抽濕機

寒濕效用少 濕熱效用少
幫助輕微
•抽濕機對祛濕有少許幫助,但成效有限
•外來濕氣太重,易令身體調節不來,可能出現痕癢、胃口差、大便不成形等徵狀,抽濕機或冷氣可減少環境中的濕氣,減輕不適感
•抽濕機使用範圍有限
9.拔罐

寒濕有效 濕熱有效
行氣活血
•拔罐有溫經通絡、祛濕逐寒、行氣活血及消腫止痛作用
•多用於風寒濕痹,如肩背痛、腰腿痛;一般認為解決痛症的方法多具袪濕作用,故拔罐有助袪濕
•拔罐多在背脊、手臂、肚腩等肉厚的部位進行
•走罐(又名推罐)比拔罐的袪濕功效更佳,方法是將BB油、潤滑劑塗於背部,例如可在背部膀胱經吸上拔罐來回推,令皮膚出現潮紅或起痧,藉此紓緩肌肉緊張
•治療後可令氣血循環加快,加速體內水分流轉,排尿增多,促進體內多餘水分排走,從而袪濕
10.運動排汗

寒濕有效 濕熱有效
首推! 健脾強心肺
•簡單、直接,通常是首項推薦的祛濕方法;運動可以增強經絡氣血循環,強化心肺和肌肉
.脾主肌肉,運動強健肌肉亦有助健脾
•肺是主導體內水液輸布的重要臟腑,運動強肺有助祛濕
•做完運動後,濕重症狀多會減輕或消失,令人感覺精神爽利
•體弱人士可能正氣太虛,做劇烈運動會損傷正氣,亦可傷心、肺、脾,宜循序漸進
文:吳穎湘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屈曉彤

資料來源︰明報專訊 2016年04月18日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ttsuipy
2022年04月10日 10:40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eecw
2022年04月10日 10:29
thx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1年11月10日 09:10
THAN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1年08月18日 08:00
thanks-
2
舉報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