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半世紀前 藏鄉江南 六十年後 山枯石禿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13日 22:34
2010年08月13日 22:34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地質總局早前的高空圖片顯示,舟曲山坡上多數是裸露的山石,但在舟曲不少老人印象中,小時的家鄉森林茂密,被冠以「不二揚州」、「藏鄉江南」美譽,縣名「舟曲」則是藏語「水」的意思。

森林覆蓋率降至兩成

大規模砍伐森林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舟曲以森林資源「支援國家建設」,當時的砍伐是「政治使命」,砍伐潮一直持續至90年代下半。1998年國家禁止砍伐森林前,舟曲縣政府95%的財政收入來自林業,但舟曲的森林覆蓋率就從67%下降到現在的20%。

今年48歲的舟曲三眼村村長馮虎林說,小時候在三眼峪看到的都是一片樹林,「最大的樹,一個人抱都抱不住」。舟曲縣林業局副局長姜海紅憶述,當年林業局下屬的923林廠,最鼎盛時期有600多個工人,僅補種新樹苗的育苗工就有200多人。在上世紀70年代公路修通之前,白龍江是木材運輸的「幹道」,經常可見幾百個木筏從上游漂流而下的壯觀場面。

在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幹快上」口號之下,沒有人會意識到亂砍森林的後果,由於是按件計酬,又沒有砍伐限額,對於工人來說是「砍得愈多愈好」。姜海紅回憶,每年的砍伐量最多達到25萬立方米,加上外來人口和當地人偷偷砍樹,當局根本無法管制,「到後來,大樹都砍光了,就砍防風林,而這些用於保護新苗生長的防風林,原本是禁止砍伐的」。

每畝百元造林 「買樹苗都不夠」

砍林容易造林難,由於常年乾旱,土層瘠薄,加上防風林砍光,造林工程1985年開始至今收效甚微。林業局工程師王了德說,1998年後種的樹苗,「許多都只是種下去的時候澆過一次水,只能讓它活着就行了,讓它好好長就沒辦法了」。王了德說,中央每畝地發放100元人民幣的「造林費」過低,每畝地至少要有200棵樹才能成林,每株樹苗價格超過1元,「100元連買樹苗都不夠,更別奢談灌溉蓄水工程了」。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5年01月09日 14:3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5年01月09日 14:30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