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經濟學人:最低工資終結港自由市場長青網文章

2010年07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7月19日 06:22
2010年07月19日 06:22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前日通過最低工資條例,不少勞工團體歡呼慶祝,但最新一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一篇文章指出,最受關注的並非日後最低工資水平訂在哪個水平,而是令人懷疑香港在引入最低工資後,這個聞名中外的自由市場會被侵蝕,甚至影響這地的繁榮。政府﹕自由經濟扶弱並行不悖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回應《經濟學人》批評時表示,政府奉行自由經濟的同時,於社會政策上扶助弱勢社群和維護社會公義,絕對是正確方向,兩者完全可以並駕齊驅,看不到有什麼大影響。 《經濟學人》指出,最低工資在西方社會實施多年,對香港來說,卻是非常陌生的事物,文章直指就實施最低工資立法,已令香港偏離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所說,「香港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自由資本主義實驗地方」的評述,甚至形容這個「實驗」已告終。文章狠批港府在回歸前後,已作不同干預,只因為本港直接稅率低,亦不用承擔軍費開支,故市民不易察覺變化。羅列港府干預市場手段最低工資無可避免會引起失業問題,亦令營商者增加營運困難,《經濟學人》指出,在回歸前,港府已開始干預市場,放棄自由市場經濟;回歸後變本加厲,最低工資立法只是其中一個措施,早在2000年實施的強積金制度,亦已導致各公司增加不少行政措施。文章羅列多項港府干預市場手段,包括土地政策、聯繫匯率、剛實施的食物標籤制、在1997/98年甚至直接入市干預股市;在興建迪士尼樂園、廣深港鐵路及數碼港事件中,政府皆有不同程度參與;而港府為配合內地發展推出六大產業政策,亦顯示香港開始計劃自己的「工業政策」。「代價未顯現 繁榮未必可保」《經濟學人》認為,港府只管從政策層面出發,監管措施與日俱增,雖然增加干預的代價未必即時顯現,但擔心香港未必可以保持昔日繁榮。另外,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昨討論最低工資問題,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及工聯會黃國健皆表示,會繼續爭取最低工資時薪訂於33元,但李卓人指出,立法會議員就最低工資草案提出20多項修訂皆被否決後,爭取33元最低工資有一定難度。他解釋,在議員提出的修訂中,其中包括「訂定最低工資時要考慮家庭生活水平」及「一年一檢」最低工資水平等,在修訂遭否決後,難有機制要求當局要給予可以養家的時薪33元。他表示,由於最低工資水平最終由特首曾蔭權「拍板」,故會極力游說曾蔭權接受33元。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4年05月07日 17:41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4年05月07日 17:4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4年05月07日 17:4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05月07日 11:11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11月19日 11:25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11月19日 11:25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