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到上海必遊世博、遊世博必進中國館、進中國館必看《清明上河圖》……觀眾看完長達128米的「拉闊」動畫版《清明上河圖》後,印象最深的一定是畫中逾千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動感十足的「小古人」。據悉,香港特區政府與中聯辦均有意安排動畫版《清明上河圖》到本港展出,康文署發言人在接受本報查詢時承認,正接觸世博中國館,研究該畫在香港展出的可行性。康文署正接觸中國館成功「激活」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是上海年輕創作人于正及其團隊。今年31歲的于正目前是「水晶石數字科技.上海」合伙人兼視覺展示事業部總監。「剛開始時,我真的好想時空穿梭,去問問張擇端(北宋的清明上河圖作者)。」高考歷史科僅得及格的于正,對清明上河圖的認識可說是「空白」。為了多認識歷史,他向多名文化史家請教,其中包括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的趙廣超。設計師﹕想請教張擇端「他(趙廣超)原是應世博局中國館邀請來評審清明上河圖設計方案,當我們拿到這個項目時,希望能找他幫我們把把關。」于正說,在設計動畫版清明上河圖時,聘請了3名專家,兩人來自開封(上河圖繪畫了北宋末期首都汴京情况,即今河南開封),另一位就是趙廣超,「他們都對清明上河圖很有研究,給了我們很多專業意見」。逾千人物電腦分門別類原作清明上河圖雖是靜態,但景物疏密有致,人物呼之欲出,穿插活動,創作團隊為人物設計動作,並力求從動作中體現個性。另外,他們也設計了一個原畫中沒有的場景,就是「小孩追豬」﹕一頭小豬從角落裏跑出,後面有個小孩在追牠,小豬情急之下,一頭撞進攤檔貨物內,小孩衝進去把這隻豬抱走了……逾百米長卷中有逾千個人物出現,且有不同身分,為避免張冠李戴,設計師像對「水滸一百零八將」那樣,替畫中人物都列出編號。于正電腦上有個分門別類的表格,記錄畫中人的行為、神情、動態,並用英文單字及數字標示﹕如A61代表「站在屋頂上指揮的人、身體微微前傾、雙手在比劃着」;C08是「衆伙計看着貨物表示稱讚,紛紛走向貨物,開始搬運(中景)」……創作夜景 開封實地找靈感藝術是重現、更是再創作的過程,于正決定增加難度——讓377個「夜遊者」粉墨登場。由於原畫中沒有夜景及夜遊內容,他就帶隊去開封找靈感,並求教專家。經過不斷努力,這幅動畫版清明上河圖終於活靈活現展現人們眼前。多間國外美術館接觸 動畫版清明上河圖因世博而廣為人知,會否考慮在世博結束後到國外展出呢?于正透露,早在完成製作後,就有一些國外美術機構同他們接觸,包括美國洛杉磯、紐約的美術館。但版權問題尚未解決,要等到世博後再和世博局商談。他又指出,由於動畫版的畫面有128米長、6.5米高,但所接觸的幾個美術館中,都沒有這麼大的空間,「但如果這個作品被縮到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的話,效果就出不來」。其實,于正所屬公司,曾參與2008年京奧開幕式設計及製作「卷軸」畫面及「體操王子」李寧「飛天」點燃火炬時在他背後打開的「畫卷」。于正說,公司也接手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禮的動態設計。「我們參與國際競爭,不是單純拓展業務,而是希望創作和設計能融入不同文化背景中,使得自己的競爭優勢更強,視野更廣,招數更多。」明報記者 陳小強 上海報道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
2024年02月16日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