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元仍為外匯焦點長青網文章

2010年07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7月12日 05:35
2010年07月12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正當歐美為退市與否爭持不下之際,亞洲默默起革命。南韓央行上周五決定加息0.25厘,揭開緊縮貨幣政策的序幕。歐債危機爆發後,市場原先預期南韓央行不會在短期內加息,以免韓圜過強,使出口雙重受壓。南韓突如其來的加息,難道便不怕麼?怕是怕,但擔心的不是出口,而是經濟的持續穩定。短期指標方面,南韓消費物價指數(圖1)年比已是連續3個月高於2.5%,核心消費物價指數亦已由跌轉升,最新報1.7%。雖然數據看似仍可接受,但若配合GDP在今年首季按年上升8.1%,便不得不擔心經濟已偏向過熱。領先指標之一──生產物價按年升幅最新報4.6%,處年半以來的高位。亞洲紛加息 為擴內需鋪路南韓長期經濟目標,自然離不開增加內需、減少倚賴出口。要達到這個目標,本土貨幣轉強是必要的。亞洲各國亦明白此理,印度、馬來西亞和台灣央行已先行加息,南韓在時間上的取態相對保守(圖2)。追求東西雙邊平衡發展是一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歐美經濟前景黯淡,大有機會從以往的借貸消費模式,結構性轉型為儲錢清債。趁經濟情况尚可未雨綢繆,是必須的。這也道出,亞洲各國正憂慮美元的前途。若息率反映銀紙的氾濫程度,零息政策是濫印銀紙之極至。繼中國增購日債,澳洲加息機會重燃,日圓瑞郎持續偏強,種種迹象顯示美元避險地位正受挑戰。假設美國信貸再出問題,那時候投資者會選擇向美債撤退,還是像早陣子狙擊歐元時的態度做淡美元?相信短期內,這個問題未有答案。正因如此,美匯指數只會窄幅波動,偶爾隨經濟問題走高。長遠而論,隨着更多亞洲貨幣冒起和公信力提高,美元的影響力只會愈來愈小。傳統投資智慧有云,分散總比買單一好;固然,在泡沫中投機則另計。交通銀行香港分行 陳梓豐chantszfung@bankcomm.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02月14日 15:01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02月14日 15:01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07月28日 11:4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07月28日 11:4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2年09月10日 19:45
文章內留言
1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