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樓市瘋癲,想有一個安樂窩,就要一生為奴,為發展商和銀行打工。本港劇團「第四線」演出的《NOHOme MIDCLASS》,以黑色幽默道出香港中產「有家如無家」的荒謬,廁所漏水、噪音滋擾,牆壁薄得鄰居做什麼都聽到,夢中的千呎豪宅並非安樂窩,經濟不景下,一覺醒來突然失業,為供樓壓力爆煲以致間歇失常。一個家,沒半點安全感,反令人透不過氣—這是身為中產「樓奴」的你的心聲嗎?不知不覺,金融海嘯爆發至今近兩年,股市、樓市又再炒起,香港人只向錢看,卻看不到社會深層矛盾。《NOHOme MIDCLASS》導演余振球說,劇團已近10年沒有演出,去年開會時對樓市失控狀况大感無奈,於是決定演出此劇目,盼以幽默笑破社會荒謬,「唉!九成香港人根本幫發展商同銀行打工,他們才是大家的老闆!」余振球慨嘆,買樓成家是每個人的夢想,可惜由上世紀60年代走到今時今日,樓價與打工仔收入差距愈拉愈遠,基層有援助,有錢人食飽無憂米,最坎坷的是背着一頭家的中產,他們才是承受最大壓力的一群,「被間屋綁死,對生活、物質好想有要求,但又做不到,壓力大,根本沒有好的生活質素」。導演:八萬五有遠見 惜政府弱勢新界樓呎價也過萬,有豪宅呎價被谷至全球最貴的7萬元,卻撻訂收場,余振球認為地產商一直在玩手段,扼殺小市民,不過最大責任的始終是政府,坐視不理,更對地產發展商還是政策傾斜。他更認為,當年董建華堅持每年建屋八萬五的政策,是有遠見,可惜政府太弱勢,最終還是要向發展商卑躬屈膝,「當時推行八萬五,有班負資產會好辛苦,但那僅是小撮人,若堅持到10年,社會會更穩定都未定」。美劇改編 主角供樓被迫瘋《NOHOme MIDCLASS》改編自美國喜劇泰斗紐.西蒙(Neil Simon)70年代巔峰之作《The Prisoner of Second Avenue》,題材相似,環境卻置於今日的香港。故事講述任職部門主管的47歲男主角,與妻子終能買到千呎豪宅,卻缺陷處處,後來慘被炒魷,而新居雖有保安駐守,卻仍被賊人洗劫一空。男主角之後出現間歇精神失常求醫,兄姊出錢襄助,但這個失常人,原來才是真正看到社會真貌的人。劇團主席喬寶忠慨嘆,一早已決定開戲,可惜連籌資金亦有困難,「SARS期間已想演出此劇,因為大家對樓市有很多不滿」,今次最終還是申請不到藝發局資助,靠着籌來的20多萬元緊絀資金演出,希望觀眾能有所反思。此劇將於7月16至18日在大會堂劇院上演,票價分180及220元。明報記者 謝凱瑩
回應 (0)
2023年07月17日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