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股調整逾15%易變熊長青網文章

2010年07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7月06日 05:35
2010年07月06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標準普爾投資策略師Sam Stovall將標普500指數的下跌歷史根據跌幅分成4類:一、雜音——0%至4.9%跌幅;二、下跌——5%至9.9%;三、調整——10%至19.9%;四、熊市——超過20%,熊市又分為跌幅20%至39.9%的普通熊市和跌幅超過40%的超級熊市。 股市下跌其實來得很頻密,由1945年12月31日至2010年5月,標普500在46%的交易日下跌!自1945起,標普500單日下跌超過2%的日子每年平均有5次;自1970年起,單日下跌超過2%的日子每年平均有7次,所以雜音(即0%至4.9%跌幅)已是不需要特別討論的平常事,重點分析在調整。 跌幅分4類 調整期平均4個月 自1946年起,標普500有18次調整(包括2010年5月的調整)、12次熊市,其中有3次超級熊市。在18次調整中,平均跌幅14%,平均跌市時間4個月(日曆時間而非交易日時間)。 要注意的是當調整見底後,標普500平均只需4個月便可攀越調整前的高位,而且此後的4個月也多會一帆風順,之後才會走上另一次下跌之途;在升市的最後4個月,標普500的平均升幅是10%——由調整前高位計。 自1946年起,標普500的調整有10.1%的,也有19.3%(1998年)和19.4%(1978年),在18次調整中,15次的跌幅是10%至15%。 特別的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只有3次調整的跌幅是止於20%的,其餘12次調整都演化為熊市,所以一旦跌幅超過15%,熊市出現的機會便會大增。 調整期平均為4個月,但有一半(即9次)的調整期只有2個月。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7次調整中(不計今年5月,因尚在發展當中),有15次在收復失地之後能更進一步,只有2次(1955年和1997年)在收復失地之後大市重回跌軌。 在收復失地之後能更進一步的15次升市,最低升幅是2%(1946年),最高升幅是40.6%(1953年),而較大升幅的日子多在調整幅度是13.5%至14.8%之後產生,較小升幅的日子多在幅度較輕的調整出現。 調整跌幅愈大 反彈愈明顯 簡單一點說,調整愈大(接近15%)反彈愈大,但調整超過15%便很大機會演化為熊市。歷史不會自動重複,只有人令歷史重複,所以以上的數字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視作將來的預測,統計數字只是平均數,超越平均數的事例有的是,所以不要對數字迷信。 李順威 shunwailee@hotmail.com 《每日觀點》見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main.htm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3年11月12日 08:07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05月05日 11:34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05月05日 11:34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