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環球經濟放緩,甚或說是雙底衰退來臨,令美股七連跌(連跌7個交易日),是媒體的標題新聞。世界兩大經濟火車頭都同時放慢了復蘇的步伐,經濟數據已反映得十分清晰,好淡的分野在於相信這是一次復蘇中的中期小休(如2005年),還是另一次衰退將至,本欄傾向相信是前者。
原因有三:一是中國經濟宏調應近尾聲,去年內地經濟能從海嘯底V形反彈,主要得力於樓市及車市,至今兩市的歷史任務告終,銷售量開始大幅減少,而領先的宏觀指標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6月份亦出現較大幅的回落,新訂單數字顯示7月仍是下跌居多,經濟增長放緩十分明顯,券商開始調整預測,不少預期內地今年第4季度的GDP增長可能回落至9% 以下,近5年除了在金嘯海嘯的日子外,內地每季度的按年GDP增長最少也有9%(2008年第3季),因此,以9%增長率為政策底線,則宏調應該在第3季度鬆綁了。
美元跌材料跌 利溫和通脹
此外,踏入7月,金融市場與上半年最明顯的變化,是美元有較明顯的跌勢,而在美元轉弱之餘,油價及金屬等原材料價格相應下跌,這對世界經濟復蘇有利好作用。
2008年上半年,在美元弱勢,油價衝上每桶150美元,而實體經濟又在美國次按危機陰影下,令到衰退與通脹的因子並存,像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處於兩難之局,防通脹還是防潛在的衰退呢?當時內地採取了偏緊的政策,但金融海嘯下半年殺到,原本偏緊的政策便要急轉彎,最後更要推出超乎常規的刺激方案,才能把局勢穩定下來,但留下的後遺症卻不少。
所以,今次美元偏弱,原材料價格不升反跌,通脹壓力紓緩,可令中國等新興市場在調控政策取向上擺脫兩難的局面,能把重點放在振興經濟之上。
二是美元轉弱,在美國樓市回落下,這是十分必要的,有助美國出口恢復較強的增長,以支撐整體經濟。
OECD:環球私人併購今年可增20%
三是溫和的通脹環境,令息率可以保持有十分低的水平一段長時間。歐美政府負債纍纍,未來幾年會致力削赤,推動經濟的動力會來自私人資金,低息環境應可驅使資金進行投資。
根據經合組織(OECD)上周發表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的收購合併金額達3000億美元,全年計預測可達去年的6000億美元水平(圖表1),不過,去年因政府為拯救金融業而入股銀行,以及國家主權基金增加國際投資,令到涉及政府的收購合併金額達1200億美元,今年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大減(圖表2),因此,環球的總額雖然只是維持去年水平,但實際上私人投資的增長會達20%。
慎防6月內地汽車銷售急挫
當然,未來一個月,環球經濟數據仍是會較弱。例如,內地雖然尚未公布上月的汽車業銷售數字,但從美國通用汽車上周五公布的6月數據,大致也可推測全月整體汽車業的銷售輛數會遠差於5月。通用在內地的最大轎車合資車廠上海通用,月內銷售71,782萬輛,較5月少了11,520輛,減幅達16% ,銷量收縮頗大。為避免行業的整體數字公布後,會對股價帶來衝擊,還是暫避汽車股。
去年由於獲政策支持,汽車熱賣,車廠大事擴充產能,特別是自主品牌車,現時面對較弱的銷售市場,將令汽車廠陷於兩難,未來幾個月將出現按年銷售下跌,庫存增加的問題,相信要用上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消化過剩的產能。
中資電訊股港地產股 盈利前景較佳
此外,美國上周五公布的就業數據也反映經濟復蘇步伐緩慢,非農業崗位減少12.5萬個,主要是政府聘用的人口統計員已完成工作,市場關注的私人機構新增職位則只有8.3萬個,雖然比5月份好,但反映並非強勁的復蘇,樓市放緩令建築業流失了2.2萬個崗位,製造業在美元強勢下,新增職位亦由4月的3.8萬及5月的3.2萬個銳減至9000個,猶幸服務業增加了9.1萬個新職位,主要分佈於休閑、商業專業服務、醫療衛生及運輸倉儲業。
美國是一個十分倚重服務業的經濟,所以,服務業有不俗的崗位增長,便反映就業市場仍在復蘇中。近期美元指數急挫(圖表3),看趨勢有機會展開新一次下跌浪,這對美國的製造業競爭力會有一定幫助。
美股連跌7個交易日,市場已十分超賣,本周應該有機會來一次反彈,獲利不少的淡倉會暫歇,平倉套利,一次環球股市反彈會在周內出現,港股市場上中資電訊股及本港房地產股仍會是盈利前景較明朗的板塊。
撰文:江宗仁
回應 (0)
2023年04月13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