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星港兩地的雙城記,經常成為兩地人士茶餘飯後的談資,雖然不少香港人至今仍認定獅城法令嚴苛,欠缺自由,但不能否認的是,新加坡在爭取經濟發展的行動上,遠較香港積極進取。不但當地工業規模遠勝香港,即使本港引以為傲的金融業,亦不斷遭新加坡搶食。新加坡雖然未能如香港般背靠中國大陸,大吸「北水」,但金融中心地位卻一直未有動搖。當地的資產管理及對冲基金業務,早成主打,獅城政府亦無所不用其極地去保持優勢。有本港金融人士更笑言,「你一到樟宜機場,就可能已收到《如何成立對冲基金》之類的小錦囊了。」獨立商交所棄港選星除了積極爭取基金公司落戶外,新加坡政府對其他金融機會亦絲毫不放過,最新例子即是早前成立的新加坡商品交易所。這家印度背景的公司,剛開始打算在東亞成立交易所時,曾毫不猶豫地選擇香港作基地,以靠近中國大陸這個大市場。然而最終的抉擇,卻是捨港取星,公司負責人Thomas McMahon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稱,香港不接受一家獨立的交易所,反而新加坡卻極為歡迎。與新加坡商品交易所的情况相近,不少南亞或中東金融機構,在開設東亞據點時,都選了新加坡。而在工業方面,香港更遠落後於新加坡,新加坡的工業對整體經濟貢獻達25%,香港已是微不足道。渣打銀行環球研究部東亞區主管許長泰指出,香港也可考慮高端科技的工業,例如電子、檢測行業。但他認為香港跟新加坡最大的分別,是政府對工業政策的態度。「新加坡政府決定發展某項工業後,會有全盤政策配合。但香港政府卻只有概念。」他認為港府應「一係唔搞,一係全心全意去做好一個項目」。
回應 (0)
2024年03月11日 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