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會失效 曾「一言堂」治港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13日 21:35
2012年06月1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治港7年,民望插水,從民調看,曾蔭權最大敗筆是未能妥善處理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然而,資深政界人士李鵬飛認為曾蔭權管治失誤源於制度問題,在於中聯辦介入本港施政,干預行會的組成,曾蔭權與行會合作關係遠不及港英時代,造就他一言堂管治,李勸告中央應放手讓特首自行組班。一些現任和前任行會成員均認為,應改革行會運作,讓行會成員參與醞釀政策。


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特首評分民調數據,曾蔭權的民望可分為3個階段﹕

●2005年上任至2008年中,處於高民望時期,評分主要為60分至70分;

●2008年6月初因副局長和政治助理風波,民望急跌,長期在50多分浮動;

●2011年5月終跌破50分,成為不合格特首,今年受富豪款待、外訪住總統套房等醜聞影響,最新5月30日至6月6日的民調顯示他的評分跌至38.5分,為上任新低(見圖)。


曾未解房屋通脹貧富困局

港大民研另一項民調反映民生問題是曾蔭權致命傷,受訪者對他改善民生的滿意度,由05年的25.3%跌至18.9%,不滿度更由36.7%大幅增至58.6%。市民也不滿曾蔭權處理政改,不滿度由34.2%增至48.9%。


港人受房屋、通脹、貧富懸殊等問題困擾,李鵬飛認為曾蔭權要承擔很大責任,因為他遲遲不肯復建居屋,亦不肯增加公屋供應,現時中產和基層仇富,也是曾蔭權一手造成。


但管治制度才是關鍵所在,李鵬飛指出,沒普選下,曾蔭權在立法會沒鐵票,甚至連行政會議成員的委任也非全由曾蔭權「話事」,「(行會)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線路」。政界早已流傳,現時行會來自不同體系的說法,例如李業廣來自發展商體系,劉皇發、鄭耀棠及劉江華等來自中聯辦體系等。


李鵬飛:召集人特首零溝通

至於曾任行會召集人的梁振英,與政府並沒有工作關係。李鵬飛舉例說,曾蔭權近年去信梁振英,要他守行會集體負責制規矩,李鵬飛形容是「黐線」,反映兩人零溝通,因為特首根本可召見梁振英批評一番。


二是時任政務司長唐英年曾向李鵬飛請教司長與行會召集人的關係應是怎樣,反映兩人也是零溝通。李鵬飛稱,港英年代他作為行會首席議員,與布政司關係密切,逢周一開會,周二行會開會時,港督已掌握了行會主要看法。他指出,由於曾蔭權與行會成員欠互信基礎,變得一言堂,將來北京應放手讓梁振英找自己信得過的人進入行會。


劉江華促與行會醞釀政策

現任行會成員、民建聯劉江華認為,現時行會只在政策出台時把關,將來應在醞釀政策時也讓行會成員參與。前行會成員、民建聯主席譚耀宗也認為,行會不應只當守門員角色,應讓更多立法會議員加入行會,更掌握民情民意。


譚耀宗又認為,曾蔭權任內貧富懸殊差距拉大,房屋問題也做得不夠,長遠規劃也不足。前工商及科技局長王永平認為,曾蔭權本有條件造福市民,但「可惜種種原因,部分是他性格問題,部分是他上到高位時,印證好多人講的權力愈高,愈來愈脫離群眾,不再檢點自己言行」。


張文光批頑固脫離民眾

民主黨張文光認為,曾蔭權性格上非常頑固,民情上脫離群眾,任內兩致命傷,一是沒真誠關顧貧富懸殊問題,二是一人反對居屋復建,至去年才肯復建。政治上,曾蔭權比董建華引入更多西環治港,不能守護香港高度自治。


明報記者 周展鴻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3年08月20日 16:02
thank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3年08月20日 14:43
thank
3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