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產音樂雞 傳奇上位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16日 06:35
2012年02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電視新聞不時都會報道,外國有些農場會為飼養的動物播放音樂,希望牠們成長得更加健康,肉質更佳,或者多產些奶等。原來香港亦有農場使用這一招!而且,其出產的「音樂雞」死亡率明顯較低;「音樂雞蛋」的「雙黃」百分比明顯較高。兩年多下來,分銷點由兩個變成30多個,還獲得廚師團體頒發獎項!對於飽受禽流感和內地入口活雞競爭摧殘的本地養雞業來說,簡直是逆市奇葩!


雞隻死亡率大減

振興(音樂)農場創辦人方志雄表示,他最初是在2002年開始跟朋友的父母學習養雞,以及向政府申請在元朗開設養雞場,並於2003年初開業。但當他養了六、七批雞之後,發現雞隻的死亡率一直偏高不下。因為雞隻天生易受聲音驚嚇,而香港的養雞場又並非真的遠離煩囂。不論是養雞場附近的居民燒爆竹,還是基建的噪音(如掘泥機、泥頭車等),都會嚇死部分雞隻。


當時每養1000隻雞,平均就要死掉100至150隻,最多更試過死掉300至400隻。方志雄曾經請教過行家,但他們都認為沒有辦法。這時,他想起小時候在電視紀錄片看過,外國有些農場會為飼養的動物(例如牛等)播放音樂,希望令牠們成長得更加健康。於是,他便由2004年底、2005年初開始,每天播放音樂給雞隻聽,並細心觀察雞隻的變化。但初時未捉到門路,需要不斷的做實驗,直至三、四年後,他才摸索出一套比較有系統的「音樂養雞法」。


他發覺,不同大小的雞,會有不同的喜好。初生至第15天的小雞,以及快將生蛋的母雞,最適宜聽古典音樂。第16天至30天的中雞,則應該聽情歌,讓牠們適應人聲,變得大膽。到了第31天及以後的發育黃金時期,就要讓牠們聽節拍強勁的的士高音樂,令牠們多些走動,以及刺激牠們的食慾。


按成長期 播放不同音樂

採用自創的音樂飼養法之後,雞隻的死亡率大為減低,每養1000隻雞,平均死掉的還不到30隻。此外,方志雄還發覺,這些由小聽音樂長大的母雞,生下來的蛋竟然有15%是「雙黃」的(有兩個蛋黃),遠遠高於沒有聽音樂的(他的經驗是2%至6%,有其他雞農更低至0.5%)!


從以上數據看來,方志雄深信,他的音樂養雞法確實有效。而且,配合獨家配方的優質飼料(主要採用粟米和黃豆,委託本地老字號飼料廠大生行生產),他還覺得,音樂雞的肉質較佳,音樂雞蛋較香。


記者不懂分辨不同的雞和雞蛋。但確實已有幾間高級餐廳採購音樂雞或音樂雞蛋,包括意大利餐廳、法國餐廳,以及由飲食界名人徐蒝開設的高檔茶餐廳「港土茶記」。去年底,音樂雞和音樂雞蛋還獲得「法國廚王會」的「最佳產品獎」。現時還有一些台式餐廳和盆菜餐廳有意用音樂雞或音樂雞蛋來入饌。


獲高級餐廳採用入饌

音樂雞每隻約重兩斤多,零售價約150元上下。音樂雞蛋的平均售價則約為每隻5元至6元。2009年推出市場時,音樂雞只有兩個分銷商。經過兩年多,音樂雞的分銷商已增至30多個,音樂雞蛋亦有超過5個分銷商。


振興(音樂)農場面積約2萬多平方呎,養了約2.6萬隻雞。礙於香港的牌照限制,方志雄無法增加養雞數目(須跟從申請牌照時的數目)。因此,中短期來說,他會用其他方法來增加收入。第一招,是在農場之內、雞舍之外的一小片土地,種植日本品種的粟米。而且,全部用雞糞施肥,不用化肥,是名副其實的有機粟米。


將推半走地雞自家品種

第二招,是在元朗開設自家的食品專門店,中文稱為「饌不絕口」,英文則稱為Eggcellent。該店除了銷售音樂雞、音樂雞蛋和有機粟米之外,還銷售其他公司在本地生產的食材,包括有機菜、有機豆品、麵餅以及本地養殖魚。總之,是以本地生產、新鮮、優質、低碳等概念,吸引「樂活族」光顧。


第三招,是快將推出「半走地雞」。原來有些高級食肆曾向他查詢,可否推出再高檔一點的音樂雞,例如走地者。礙於面積關係,香港很難以走地方式養雞。因此,方志雄想出了「半走地雞」的概念。一般中雞是每20隻養在一個大籠,但「半走地」的中雞則是每個大籠只養5隻,讓牠們多些地方走動。


音樂雞最初是採用「石岐雞」的雞苗。其後,方志雄也有購入其他品種的雞苗,以進行小量配種。未來他更希望,能夠推出自家品種的雞(但還需一段時間配種)。而且,這個自家品種的祖先全部都在音樂環境中長大,可以進一步強化該公司的品牌!


明報記者 薛偉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