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富貴長者屋」已接700登記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09日 06:35
2012年0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房屋協會計劃在北角丹拿山和天水圍推出富貴長者屋,昨日備受輿論和電台烽煙聽眾批評,批評房協不應用資源協助富貴一族,實際上房協至今已收到約700人登記,表示有興趣入住,昨日熱線亦收到逾百查詢。有安老學者指出,隨着社會轉變,中產長者成為長者群中的「夾心階層」,但市場並無照顧此群體,認為社會應考慮房協與房署角色是否應有轉變。


現有長者屋須輪候3年

事實上,房協自2003年起分別推出長者屋計劃,即將軍澳樂頤居和牛頭角彩頤居共576個單位,連今次在北角和天水圍推出1588個單位,總計2164個單位。相比2003至2011年9月所有新落成居住單位(包括公屋、資助房屋及私樓)累計25.7萬單位,長者屋僅佔0.8%。


房協發言人表示,早前向1014名60歲以上、具經濟能力長者進行市場調查,87%表示有興趣入住,當中7%更表示十分感興趣,只有13%表示完全沒興趣。房協推出計劃前曾有多場討論會,名單上已有700名專業人士登記,房協昨亦接獲逾100個電話查詢和15個網上登記,顯示長者屋有需求。至於現有兩個長者屋計劃,目前入住率達100%,輪候名冊上約300人、平均輪候3年,入住長者平均年齡為76歲。


昨日港台和商台節目都接到聽眾致電批評,指房協未有把資源用於照顧清貧長者(見表)。房協主席楊家聲在節目中回應,認為坊間對長者屋和安老院舍有誤解,新項目可給長者可選擇適合自己的安老服務;房協興建長者屋是因應私人市場對長者屋市場缺乏興趣。


中產長者增 成「夾心階層」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認同新計劃有需求,相信是基層不滿政府未有解決房屋問題,才惹起反彈。其實中產長者人數持續上升,他們毋須倚賴政府資助,但無力負擔豪宅和私人看護,一如許多青年中產家庭屬「夾心階層」。


陳章明認為政府應同時照顧這兩個群組,可考慮由房委會負責基層房屋,房協可以有更新的定位,包括協助中產。若新長者屋計劃大受歡迎,政府甚至可考慮寬鬆批地推動。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