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私樓地賣不出 可建公屋居屋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05日 23:35
2012年02月05日 23: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新財政年度共有47幅地皮納入勾地表,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昨表示,政府決心增加土地供應,不會因政府換屆而受影響;當局會確保每年有4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供應,不會廉賣地皮。她說,若推出的私樓地在市場長期沒有承接力,政府可作調撥土地工作,例如交給房委會或房協發展,但她強調這是最後一着。


對於林鄭月娥的言論,新鴻基地產代理執行董事周國賢表示,政府有責任善用香港土地資源,至於會否擔心政府將部分沒有被發展商垂青的地皮,轉交房協或房委發展公營房屋,周認為土地的供求取決於市場,港府必定會深思熟慮才行動。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說,目前不存在有發展商透過不買地來控制新單位供應。


議員贊成「奪回供應主導」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李永達贊同與其讓土地長年「曬太陽」,政府倒不如提供土地發展公營房屋,奪回樓宇供應主導權。他說,除公屋外,政府亦會發展新居屋,極需土地,新方向正好配合需求,期望政府可貫切實行政策,不會因換屆而改變。不過,他說目前利率太低,相信樓市不會因而大幅回落,只會逐步下跌。


政府目標每年要有4萬個公、私營新單位落成,但市場承接力可能受經濟環境影響而下降。林鄭月娥昨出席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時重申不會賤價賣地,更以麵粉價錢比喻,「廉售土地,即是減低麵粉的價錢,將來麵包是否可以賣得便宜一點給市民?除非可以保證,否則我們做這個(平價賣地),將心中有數,得益的是什麼集團」。


賤價賣地誰得益 「心中有數」

林太說,若土地長期欠發展商承接,政府可以轉交土地予房協、房委會發展公共房屋,但強調「只是最後一着,我已反覆強調,房屋供應要平衡」。她續稱,將土地交給房委會不是前所未有,早前已在勾地表將2幅較小型的柴灣及梅窩土地改作建公屋,去年亦將兩幅位於荃灣及元朗限呎的私人房屋土地,用作興建新居屋。


上年度政府共出售27幅住宅用地,全部高於按市場情况定出的底價出售,林鄭月娥說,目前看不到承接力下降,當局亦已有拆細地皮等措施,提高市場競爭,目前討論是否將私樓地撥作建公屋,「言之尚早」。她說,絕對相信土地政策在下屆政府將得以延續,因為政策延續在於是否得到廣泛支持,而非因為哪位官員在位。


強調屬最後一着

另外,政府昨日宣布延長就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以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的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諮詢期1個月,至下月31日。發展局表示政府上月初公布25個可考慮的填海地點,以促進選址準則的討論,之後接獲的公眾意見數量大增。當局決定將第一階段公眾參與諮詢期延長,以便有更多時間收集意見,仔細考慮。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